原标题:化武迷雾未散 大国角力更狠
本期嘉宾
李 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与安全研究所所长
滕建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部主任、军控研究中心主任
李伟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策 划 罗彦军
在美俄等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围绕着叙利亚化学武器迷雾而产生的战争势头,暂时性得到抑制,然而新的纷争和讨论早已开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的外交官17日在纽约举行了近一个小时的磋商,讨论一份由美、英、法三国共同起草的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的决议草案。
据了解,该草案要求叙利亚按照美俄协议销毁其化学武器。决议草案要求,一旦叙利亚政权不遵守俄罗斯和美国达成的计划,可以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已有消息称,各方对此仍有分歧。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18日表示,即使叙利亚不履行销毁化学武器的责任,俄罗斯仍将否决任何试图授权对叙利亚使用武力的联合国决议。
与此同时,叙利亚国内冲突依旧充满了对抗的行动和声音。叙利亚反对派呼吁联合国准许对叙动武。巴沙尔政权暂时躲过一劫后,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对抗趋势如何演进?诸如沙特、土耳其、美国、俄罗斯等地区和国际力量将在此后的叙利亚冲突中有哪些博弈点?如果巴沙尔政府在2014年完成其销毁化学武器的承诺,那么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威胁是否将完全消除?就这些问题,本期南方时事圆桌邀请了三位军控和国际问题专家为您作出解读。
国内局势走向
南方日报: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危机”暂时得到解决后,巴沙尔与反对派的对峙将会如何发展?
滕建群:巴沙尔政权未来在地面战场上的战争会更加慎重,以免给美国提供武力干涉的借口
反政府和政府在战场上的较量还会继续。巴沙尔坚持到今天,保存了有生力量,包括飞机、坦克等重型装备,控制体系也未被摧毁,他会进一步加强对反政府力量的打击,但是在行动上会有所收敛。这一变化实际上已经从美国提出对叙利亚动武以来就能看出迹象,比如叙利亚军方作出大幅度调整,包括分散部署的兵力、对反政府力量的打击力度也明显降低,因此,外部势力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都对巴沙尔政权产生了震慑的作用,从这方面看,巴沙尔政权未来在地面战场上的战争会更加慎重,以免给美国提供武力干涉的借口。
李伟:如果巴沙尔政府以常规方式打击反政府力量,会导致叙利亚冲突愈演愈烈,也会导致西方政府的武力介入
虽然巴沙尔政权作出销毁化武的承诺,他获得了一刻喘息时间,但是叙利亚冲突的根源和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联合国日前公布了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详细调查报告,报告虽未明确指出哪一方使用了化学武器,但是有两个细节实际上不利于巴沙尔政府。一是,报告指出,在叙利亚使用的化武上出现了俄文字样;第二,能够确定所使用的化武是用火箭弹发射。这两点对巴沙尔政权非常不利。未来政府军与反政府军对峙时不能排除一些波折,如果巴沙尔政府以常规方式打击反政府力量,会导致叙利亚冲突愈演愈烈,导致更多平民伤亡,也会导致西方政府的武力介入。
大国国际角力
南方日报:未来美俄两大国在此后巴沙尔与反政府的冲突中会有哪些较量?
李伟建:美俄下一轮的角力点不在于是否要“武力打击叙利亚”,而是在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中所产生的争议
美俄协定一方面达到了俄罗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让奥巴马收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从长期看,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叙利亚危机,也不能避免美俄下一轮在各种场合的角力。俄罗斯下一步会通过联合国层面推动政治解决,包括让更多国家支持政治解决。美国也不会反对政治或外交解决,但是问题是怎么来解决,谁来代表政府和反对派,这一方面可能会带来分歧和争论。我认为美俄下一轮的角力点不在于是否要“武力打击叙利亚”,而是在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中所产生的争议。比如,政治解决中涉及到谁来代表叙利亚政府,是巴沙尔政府成员参与,还是完全把巴沙尔政权排除出去。
中东地区博弈
南方日报:沙特等期盼巴沙尔下台的力量会有哪些动作?
滕建群:这些国家还会继续静待巴沙尔和反政府力量相互“厮杀”的结果,在“两败俱伤”的时候,这一地区大国才会更加主动地“收场”
像沙特、土耳其等地区大国其实并不希望叙利亚危机继续延续,目前土叙边境产生了难民问题和边境摩擦。此次美国对巴沙尔政权“放过一马”,并不代表美国、沙特、土耳其等反巴沙尔的力量默认了叙利亚政府军大举进攻的态势,它们还会通过各种渠道政治军事来支持反政府力量。不过,由于现在反政府势力并没有哪支力量有能力主导反政府,而且反政府人员里混杂着恐怖分子,反对派这一散乱的状态对沙特、卡塔尔等反巴沙尔力量并不是“利好消息”。这些国家还会继续静待巴沙尔和反政府力量相互“厮杀”的结果,在“两败俱伤”的时候,这一地区大国才会更加主动地“收场”。
李伟:它们会加大对反对派的支持力度,帮助反对派力量变得更强大,以使其更快地推翻巴沙尔政府
中东国家博弈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包括沙特、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与其他伊斯兰国家博弈格局的根深矛盾是教派冲突,这一点在短时间不会改变,这就造成了它们不会直接地对巴沙尔政府有何干预行动。但是它们有两个动作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它们会继续与西方建立一条反对巴沙尔政府的统一战线,继续在国际场合加强与西方国家的通气和沟通;第二,它们会加大对反对派的支持力度,帮助反对派力量变得更强大,以使其更快地推翻巴沙尔政府。这应该是中东反巴沙尔政府的选择,尤其是逊尼派国家的一种选择。
■ 观点PK
奥巴马要做和平主义者?
南方日报:在美俄两大国的利益交换下,就化学武器危机造成的叙利亚阴云暂时已消散。未来这种方式会不会成为美国解决诸如叙利亚问题等国际危机事件的一种新路径?
滕建群:这应该是一个新的路径,其实各方谁都打不起,这种方式是免受叙利亚人民遭受战争涂炭的一种手段。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由于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有关各方为了维护本国或某个派别的利益,会想尽办法在各种博弈中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双方会利用这些手段达到本国的目的,包括此次美国与俄罗斯达成协定,看似它暂时性放弃了战争手段,选择了和平解决的方式,其实这些手段都是各方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各个利益相关过做出该选择仅是权宜之计,并不是长期的、最终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方式。
李伟:我们认为这仅仅是一个个案,并不能由此推测出将来美国会延续这种做事风格。美国在对叙利亚动物问题上,本身就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俄罗斯这次给了奥巴马一个“台阶”,使得奥巴马既能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又避免了处于尴尬的状态。美国和西方能够“妥协”的因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是西方对反对派并不是完全信任。
李伟建:在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内,我认为他会倾向于使用这种方式解决国际事务。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霸权的衰落,或美国向俄罗斯等大国妥协,而是符合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部署。实际上,奥巴马本来不想发动战争,如果仔细分析美国的战略,奥巴马政府一直想从中东收缩,将重点放在亚太地区,他在总结了美国十几年的历史后才作出的决定,认为美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这已是既定战略,并不会因为叙利亚问题而发生改变。奥巴马政府与俄罗斯达成协定以解决棘手的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说明美国越来越学会使用“聪明的霸权”,而不是盲目维护霸权。奥巴马政府在未来仍会使用“聪明的霸权”来处理国际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