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课题
1. 申报成功课题
(1) 马丽蓉:2010年度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新中国对中东的人文外交研究”(编号:10JJDGJW021)
(2) 孙德刚:2010年度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冷战后西方大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研究”(编号:10JJDGJW022)
(3) 余泳:2010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东对中东的经济外交研究(1980—2010):以海合会及其成员国为例”。
2. 申请结项课题
(1) 王铁铮:教育部2002年度基地重大项目“全球化与中东社会思潮研究”(编号:02JAZJDGJW021)
(2) 赵伟明:教育部2006年度基地重大项目“中东核扩散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研究”(编号:2006JJDGJW009)
二、学术活动
1. 12月3日,刘中民教授参加上海市“东方讲坛”宝山区图书馆分会场活动,并作“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学术报告。
2. 11月24日,马丽蓉教授为上外东方语学院的师生们作了题为“新中国对中东国家的人文外交”的学术报告。
3. 11月10~12日,副所长刘中民教授在北京出席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会议,并参加了国际问题片重点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研讨会和2010年度基地重大项目评审会。
4. 11月19日,钮松助理研究员参加上海师大哲学院—美国北美华人基督教学术研讨会,并作“韩国中东外交中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会议发言。
5. 11月18日,刘中民教授参加上海市社联学术专场“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与保护”研讨会,并作“海权战略与中国海外利益”专题发言。
6. 11月18日,钱学文研究员参加上海市社联学术专场“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与保护”研讨会,并作“中国在中东(西亚北非)的经济利益”专题发言。
7. 11月17日,刘中民教授参加上海市“东方讲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会场学术活动,并作“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学术报告。
8. 11月12日,马丽蓉教授参加北大中东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探讨会,并作“伊朗宗教领袖的继承与换代问题”专题发言。
9. 11月5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主办的“未来十年的中国—中东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上外举行,马丽蓉、刘中民、钱学文、汪波、孙德刚等人分别发言或点评。
10. 10月28日,朱威烈教授参加外交部“2010年年终国际形势”研讨会,并应邀作“2010年中东形势特点、走势、对我影响及对策建议”的大会发言。
11. 10月24日,朱威烈所长参加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国际问题与港澳台片” 基地主任2010年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联合主办。马丽蓉副所长一同出席本次会议。
12. 10月,朱威烈所长参加教育部社科委综合研究学部2010年工作会议。
13. 10月,朱威烈所长参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东研究中心2010年秋季中东问题研讨会。
14. 10月21日,马丽蓉教授参加第二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对话”国际研讨会,并作“‘寺堂改建’到‘寺堂共用’: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对话基础及前景”专题发言。
三、科研成果
(一)论文
1. 朱威烈教授提交各类咨询报告7篇。
2. 朱威烈:“把握机遇 选准路径 实现宁夏新腾飞”,《回族研究》(CSSCI扩展版),2010年第4期。
3. 朱威烈:On the Strate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slamic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载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in Asia), Vol.4, No.3, September 2010。
4. 马丽蓉:“清真寺与霍梅尼革命及其影响:伊朗核问题新解”,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2010年第10期(原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第3期)。
5. 汪波:“伊拉克‘后重建’时期的库尔德分离主义新危机”,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2010年第10期(原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第4期)。
6. 孙德刚:“美国调整海湾地区军事基地探析”,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2010年第9期(原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5期)。
7. 孙德刚:US Military Bases in the GCC Countries: Dynamics of Readjustment,载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in Asia), Vol.4, No.4, December 2010。
8. 孙德刚:China and the Global Jihad Network,载Journal of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Vol. 1, No. 2, 2010。
9. 孙德刚:“上海合作组织安全机制研究”,载《未来十年的世界》(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10. 余泳:“中国—海合会自贸区建设与中阿经贸论坛”,载《经贸论坛》,2010年10月。
11. 钮松:“国际体系转型与美国—塔利班关系”,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2010年第10期(原载《东南亚研究季刊》2010年第2期)。
12. 钮松:“欧盟与巴勒斯坦民主化进程”,载《西亚非洲》(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1期。
13. 钮松: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ASEAN and GCC,载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in Asia), Vol.4, No.4, December 2010。
14. 校科研处第39届科研报告会论文,朱威烈“中东研究要注意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刘中民“巴勒斯坦问题中的民族主义与伊斯兰主义”,马丽蓉“伊朗宗教领袖的继换问题”,钱学文“关于中国中东利益的若干思考”,汪波“美国与伊朗构想的海湾安全秩序之争”,孙德刚“中阿安全合作关系研究”,李意“也门安全局势三大难题及其对策”,余泳“海合会国家经济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钮松“国际体系转型与美国—塔利班关系”。
(二)著作
1. 刘中民:《民族与宗教的互动: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关系研究》,时事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2. 李意:《海湾安全局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四、报刊文章
1. 刘中民:“王韬的海防思想(上)”,载《海洋世界》,2010年12期。
2. 刘中民:“王韬的海防思想(中)”,载《海洋世界》,2010年11期。
3. 刘中民:“王韬的海防思想(上)”,载《海洋世界》,2010年10期。
4. 刘中民:“中国走向‘深蓝’之困”,载《中国报道》,2010年10期。
5. 刘中民:“‘中阿经贸论坛’:中阿战略合作的新起点”,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7日。
五、其他主要活动
1. 12月,朱威烈教授获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荣誉纪念证书”。此前,上海世博会外事工作指挥部专门致函朱威烈教授,感谢他“在整个世博会期间,在开展世博外事调研、研判国际热点问题、处置参展方展示政治敏感问题、参加重要外事接待等方面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为世博外事工作的圆满成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 12月9日,朱威烈教授应邀出席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典礼,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并发表治学感言。朱威烈教授领衔完成的课题成果获“内部优秀成果探讨奖”。
3. 12月9日,朱威烈教授接受采访,并在“伊核谈判,美伊各做‘题外文章’”一文中发表评论,载《解放日报》第4版。
4. 12月7日、8日,马丽蓉教授接受《环球时报》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