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机构  国内研究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简报
成果简报2010第1期
发布时间: 2011-01-05 浏览次数: 285

 

一、会议、课题
 
1.         1月11日,由教育部社科司委托、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我国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长期规划”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所长朱威烈教授参会并作大会发言。
2.         1月14日,教育部社科司为我所的4项基地重大项目颁发结项证书,分别为:朱威烈:“中东反恐怖主义研究”(10JJD0042);汪波:“欧盟21世纪初的中东战略研究” (10JJD0043);钱学文:“冷战后中国对中东国家的外交政策研究”(10JJD0044);刘中民:“世界海洋政治的发展与中国海洋战略选择”(10JJD0045)。
3.         1月19~20日,外交部西亚北非司主持召开“中东形势专家学者研讨会”,朱威烈所长出席会议并应邀作大会发言。
4.         2月27~28日,朱威烈教授赴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开题报告会暨“中国外交战略格局中的中非合作关系”研讨会。
5.         3月4~6日,孙德刚副研究员赴意大利Pomezia大学出席“国际反恐学术共同体”研讨会,宣读论文 “Old Enemies, New Faces: Global Jihad Network and China’s Anti-terror Strategy”
6.         3月18日,孙德刚副研究员赴华亭宾馆出席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的“上海世博安全国际研讨会”(全英文会议),并对Ely Karmon的主题发言发表评论。
7.         4月24日,朱威烈教授出席北京大学希伯来与犹太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犹太经历和中国视角”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点评。
8.         5月26—27日,朱威烈教授应邀参加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的反恐专题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
9.         6月11—13日,朱威烈教授应邀出席第四次“南京大学-哈佛·燕京文明对话国际学术会议”——“文化理解与文化对话的百年进程”,并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
10.     5月7日,马丽蓉教授受聘为上外研究生部第11期博士沙龙“分享——我的科研之路”嘉宾并作演讲。
11.     5月12日,马丽蓉教授应邀为华东政法大学“百家讲坛之七十八”作“中东热点问题研究”演讲。
12.     6月9—11日,马丽蓉教授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在南京共同举办的“执政党与宗教:伊斯兰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主持单元讨论并发言。
13.     5月13日,刘中民教授应邀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作题为“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兼谈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的主旨演讲。
14.     5月14—15日,应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武汉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的邀请,钱学文研究员为武汉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系列讲座(3讲)。
15.     6月17日,孙德刚副研究员、钮松助理研究员参加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并发言。
16.    6月26日,孙德刚副研究员、钮松助理研究员参加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主办的“青年博士学术定位与发展座谈会”。
17.     6月23—2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东研究中心协办的“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成立暨中阿战略新关系学术研讨会”,中东所全体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和学术研讨活动。
 
二、论文、著作
 
1.         朱威烈:“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尼罗河畔》序”,载《回族研究》(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期。
2.         马丽蓉:“论中东国家清真寺的教育功能”,载《西亚非洲》(CSSCI扩展版),2010年第2期。
3.         刘中民:“关于加强中国热点外交的若干思考”,载《东北亚论坛》(CSSCI),2010年第1期。
4.         钱学文:“中国对伊拉克外交中的国家利益取向”,载《阿拉伯世界研究》(CSSCI扩展版),2010年第2期。
5.         李意:“萨义德思想与巴勒斯坦起义”,载《国际论坛》(CSSCI),2010年第1期。
6.         余泳:“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的经济外交——国际体系转型与地缘经济的视角”,载《阿拉伯世界研究》(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期。
7.         余泳:“五把钥匙解中东”,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2010年第1期。
8.         钮松:“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大国外交战略”,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2009年第4期。(2009年度未统计)
9.         钮松:“伊斯兰社会与基督教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比较”,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SSCI),2010年第2期。
10.     钮松:“德国中东政策与欧盟中东政策的相互影响”,载《德国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
11.     朱威烈:“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方略的思考”,载《国际展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刊),2010年第3期。
12.     朱威烈:“知难而进 磨杵成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文化语言学视角》序”,载《回族研究》(CSSCI扩展版),2010年第2期。
13.     马丽蓉:“清真寺与伊斯兰经济文化的生成及其发展”,载《世界宗教研究》(CSSCI),2010年2期。
16.     刘中民:“阿拉伯民族的三大特点及其对阿拉伯政治思潮的影响”,载《国际观察》(CSSCI),2010年第3期。
17.     刘中民:“关于加强中国热点外交的若干对策思考”,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原载《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1期)。
18.     刘中民:“阿富汗尼伊斯兰改革主义的双重历史遗产——民族主义与伊斯兰复兴主义”,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原载《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19.     汪波:“伊拉克‘后重建’时期的库尔德分离主义新危机”,载《阿拉伯世界研究》(CSSCI扩展版),2010年第3期。
20.     孙德刚:“后一超多强格局”与中国的“三环准联盟外交”,载《中国评论》(香港),2010年5月第149期。
21.     孙德刚:“国际体系转型与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原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第6期)。
22.     孙德刚、邓海鹏:“美国调整海湾地区军事基地探析”,载《现代国际关系》(CSSCI),2010年第5期。
23.     钮松:“伊朗因素对以色列—海合会国家关系的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2010年第2期。
24.     钮松:“伊斯兰教与韩国的中东外交”,载《阿拉伯世界研究》(CSSCI扩展版),2010年第3期。
25.     孙德刚:《危机管理中的国家安全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版。
26.     朱威烈:《中东反恐怖主义研究》,时事出版社,2010年3月版。
27.     朱威烈主编:《伊斯兰激进组织》,时事出版社,2010年3月版。
28.     汪波:《欧盟中东政策研究》,时事出版社,2010年5月版。
29.     刘中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东外交的发展与转型”,载《全球大变革与中国对外大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7月版。(2009年未登记)
30.     刘中民:“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发展”,《对外关系与国际问题研究》(第四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版。(2009年未登记)

31.     钱学文:“沙特阿拉伯王国社会文化与世博会”,载《中外社会文化与世博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