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报告编号 30830148
一、会议、课题
1. 1月21日,朱威烈教授参加对外经贸大学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秩序重构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开题研讨会。
2. 1月23日,朱威烈教授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期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研究”开题报告会,该项目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吴志成主持。
3. 2月1日,刘中民教授为上海工商外语学院师生作题为“中东巨变及其影响”的学术讲座。
4. 2月21日,刘中民教授、孙德刚副研究员和钮松助理研究员参加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伊朗核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分别以“观察伊朗核问题的若干视角”、“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的可行性分析”、“伊核问题未来走向与中国的政策选择”的发言。
5. 2月25日,刘中民教授为上外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作题为“中东变局及其趋势”的学术讲座。
6. 3月1日,孙德刚副研究员应上外研究生部邀请主讲博士沙龙(第30期):如何申报和撰写课题――一位青年教师的心得体会。
7. 3月2日,刘中民教授参加解放日报和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主办的“中东形势的变化及影响”研讨会,作题为“中东变局的性质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的发言,马丽蓉教授、钱学文研究员也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8. 3月5日,刘中民教授为上海商学院师生作题为“中东巨变的性质、原因及其影响”的学术讲座。
9. 3月9日,刘中民副所长参加外交部亚非司举办的“中东形势变化与中东热点问题”研讨会,作题为“中东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思考”的发言。
10. 3月16日,孙德刚副研究员参加“主动把握战略机遇期:体系变革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第三届“上海国研杯”征文研讨会暨第九届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并以“冷战后中国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与未来十年中国的政策选项”为题发言。
11. 3月18日,上外硕博论坛本学年第三期活动在四教楼420教室如期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刘中民教授为大家解析近来中东剧变的性质、原因及影响。
12. 3月23日,朱威烈教授承担的外交部亚非司2010年度委托课题结项。
13. 3月25日,应复旦大学“环球事务论坛”的邀请,孙德刚副研究员以“当前中东、北非局势与中国外交”为题,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辅楼为师生做了一场学术报告。
14. 3月28日,刘中民教授为上海武警学院师生作题为“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的学术讲座。
15. 3月31日,刘中民教授参加浙江师大非洲研究院主办的“非洲发展趋势与中非关系前景”高端研讨会,作“中国亟待加强中小国家研究”的发言。
二、科研成果
(一)论文
1. 朱威烈:“试论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战略性关系”,《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1期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9期)。
2. 朱威烈:“中东恐怖主义、全球治理与中国的反恐政策”,《阿拉伯世界研究》(CSSCI扩展版),2011年第2期。
3. 刘中民:“当代伊朗外交的历史嬗变及其特征”,《宁夏社会科学》(CSSCI),2011年第1期。
4. 刘中民:“中国的中东热点外交:历史、理念、经验与影响”,《阿拉伯世界研究》(CSSCI扩展版),2011年第1期。
5. 钮松:“东盟—海合会经贸合作:现状、基础及特点”,《南洋问题研究》(CSSCI),2011年第1期。
6. 孙德刚:“论‘准联盟’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2011年第2期。
7. 余泳:“21世纪初中国对大国与邻国外交的转型——国际体系变革视角的探析”,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8. 孙德刚:“Six Decades of Chinese Middle East Studies: A Review,” Bustan: The Middle East Book Review, Vol. 2, No.1, 2011(以色列)。
9. 钱学文:“论中阿经贸合作的深化与发展”,《阿拉伯世界研究》(CSSCI扩展版),2011年第2期。
10. 马丽蓉:“中阿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阿拉伯世界研究》(CSSCI扩展版),2011年第2期。
11. 孙德刚:“上海合作组织安全机制的准联盟视角探析”,载《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博弈中的合作》(国际关系研究2010年第4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
12. 孙德刚:“中东经济研究综述”,载《中国中东非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13. 孙德刚:“后危机时代中国的‘三环准联盟’战略”,《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1期。
14. 汪波:“伊朗建立波斯湾次区域安全秩序的设想和努力”,《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2010年度未统计)。
15. 汪波:“Turkey-Iran Reconciliatory Relation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in Asia), Vol.5, No.1, 2011.
(二)报纸文章
1. 刘中民:“中东伊斯兰复兴将重掀高潮”,《环球时报》,2011年2月15日,第14版。
2. 刘中民:“埃及变局才刚刚开始”,《东方早报》,2011年2月16日,A18版。
3. 刘中民:“埃及变局”,《法制周末》,2011年2月17日,A1版。
4. 刘中民:“民主未必是革命的唯一归宿”,《东方早报》,2011年2月18日,A18版。
5. 刘中民:“乱局为何在中东蔓延”,《环球时报》,2011年2月24日,第14版。
6. 刘中民:“美国中东霸权的衰落”,《东方早报》,2011年2月25日,,A16版。
7. 刘中民:“乱局为何在中东迅速蔓延”,《国防时报》,2011年3月2日,第20版。
8. 刘中民:“中东政治逐步回归真实”,《东方早报》,2011年3月24日,A16版。
9. 朱威烈:“重新定位中国与中东关系”,《环球时报》,2011年3月28日,第14版。
10. 刘中民:“利比亚局势折射全球复杂政治生态”,《中国社会科学报》,3月31日,第14版。
三、其他重大事务
1. 1月5日~15日,副所长刘中民教授受外交部亚非司邀请,作为中国国际观察员在苏丹观察南部公投,圆满完成了公投观察工作,受到外交部亚非司的书面表扬。
2. 1月5日,研究院党总支与工会会议召开,讨论分工和新年工作。经相关选举和调整,钱学文研究员仍担任总支纪委委员,余泳助理研究员担任工会生活委员。
3. 1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华西研究所一行来中东研究所访问。
4. 2月,朱威烈教授指导的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祁学义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圣训研究》,被确定为2010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学位论文)。
5. 2月24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科研处一行来我所访问,并咨询基地和刊物等建设情况。
6. 3月17日,马丽蓉教授提交的研究咨询报告被教育部社科司《专家建议》2011年第9期采纳并上报。
7. 3月22日,钮松助理研究员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的电话直播采访。
3月31日,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沪学位〔2011〕3号),中东研究所参与联合申报的政治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