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中国国防报:坠机事件令阿富汗和谈再遇阻
发布时间: 2020-02-03 浏览次数: 95

近日,在美国政府与塔利班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时,一架美军飞机在阿富汗境内坠毁。事后,塔利班宣称将其“击落”,美军则斥责塔利班“说谎”,称没有迹象表明飞机被敌方火力击落。尽管各方围绕坠机方式、死亡人数表态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坠机事件将对阿富汗和平进程产生影响。

飞机坠毁引发争议

当地时间127日,塔利班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宣称,当天下午,一架隶属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飞机在阿富汗东南部加兹尼省代赫亚克地区被塔利班武装击落,机上83人全部身亡,其中包括中情局高级成员和美军高级军官。穆贾希德指出,飞机被击落前正在对加兹尼省进行监视和侦察。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飞机上可能乘坐中情局中东地区情报事务高官迈克尔·德安德里亚,此人是中东地区美国反恐情报总负责人,曾多次策划组织对塔利班高级头目的“斩首行动”。据悉,德安德里亚全程策划了13日刺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的军事行动。

在塔利班宣布“战果”后不久,五角大楼129日发表声明说,美军一架E-11A飞机27日在阿富汗东部加兹尼省坠毁,但并非被敌人击落。美军驻阿富汗部队发言人桑尼·莱格特称:E-11A飞机坠机地点,美军发现了两名士兵的遗体,并找到了飞机黑匣子,坠机原因仍在调查中,但没有证据表明这场灾难是由敌人火力造成的,塔利班关于飞机被击落的声明完全是谎言。

美国媒体援引一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E-11A飞机上只有不到10人。另一位美国官员表示,飞机上的人员可能少于5人。此次坠毁的E-11A飞机被美军称为飞行WIFI”,主要用作空中通信中继平台,可在山地等通信条件较差地区,为军事行动提供通信支持和数据共享。飞机坠毁地加兹尼省距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约150公里,是连接喀布尔和南部地区的主要陆路枢纽,塔利班在该省较活跃,代赫亚克地区长期被塔利班控制。

事件真相陷“罗生门”

在坠机事件发生后,塔利班、美军和外媒的相关表态大相径庭,让事件真相愈发扑朔迷离。

关于机组人员组成,根据英国《镜报》等国外媒体发布的视频,此次坠毁的军机隶属美空军第430远征电子战中队,而非中情局。结合该机可能担负的任务(电子侦察)和机载人数(23人),飞机上乘坐83人的可能性不大。至于中情局高官是否参与了此次任务,仍需进一步验证。

关于飞机坠毁原因,外界目前存在较大争议。一方认为,由于塔利班武装缺乏先进防空武器,且以前常“夸大战果”,此次坠机可能只是“飞行事故”。另一方则认为,塔利班装备了便携式防空导弹、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等防空武器,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

《阿富汗时报》援引匿名军事专家的话报道称,美国与伊朗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可能令塔利班获取足以击落阿富汗和外国飞机的防空武器”,塔利班或许已掌握这些精确制导武器。此外,由于坠机现场由塔利班控制,阿富汗安全部队、救援人员和调查人员均无法进入,飞机坠毁原因谜团短期内难以解开,塔利班与美军的口水仗或将维持一段时间。

关于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外媒认为,如果飞机坠毁是“飞行事故”所致,将不会对美国与塔利班的谈判产生重大影响。如果飞机确系“被击落”,结合以往情况,由塔利班武装直接造成的美军人员伤亡,对谈判的影响或将“十分明显”。

从当前情况看,虽然塔利班“认领”此次坠机事件,但无论是美国军方还是媒体,都“一边倒”认为飞机坠毁的原因是阿富汗复杂地理环境所导致的飞行事故。

阿富汗和谈或生变

当前,阿富汗和谈正进入关键期:一方面,在各方推动下,塔利班1月中旬已向美国总统阿富汗和谈特使哈利勒扎德提供暂时停火提议文件,被外界视为打开塔利班与美国政府签署协议窗口的机会推动阿富汗和平进程的重要信号。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明确表态称,将在2020年削减驻阿美军数量,塔利班也宣称将尽快与美国达成撤军协议,并准备在签署协议前自行缩减军事行动规模。

在此背景下,坠机事件以及塔利班与美军的迥异表态颇耐人寻味。种种迹象表明,塔利班对美方提出的和谈条件并不满意,希望通过发动新一轮袭击等方式,逼迫美国作出更多让步。美国政府则急于从阿富汗“战争泥潭”中脱身,特朗普本人也希望尽快向选民兑现“和平承诺”,尽早与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为竞选连任赢得更多筹码。

展望未来,无论是美军飞行事故,还是塔利班蓄意击落,此次坠机事件都可能给美国和塔利班的谈判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肯尼思·麦肯齐警告称,塔利班制造一系列袭击对和平谈判“尤为不利”,所有各方应致力于达成最终政治解决方案并减少暴力。阿富汗记者萨米·优素福扎伊也坦言,“美国与塔利班的和谈近期进展缓慢,双方的互信每天都在减少”。可以预见,受利益诉求、战场态势、安全环境和战略互信等因素掣肘,美国与塔利班在短期内达成和平协议存在较大变数,阿富汗和谈进程未来或将随着暴力冲突的反复,迎来新一轮动荡期。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