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解放军报:2014,还有谁在流泪
发布时间: 2014-12-18 浏览次数: 195

编者按:

或许由于恰逢一战百年,人们在步入2014年时,显得有些惴惴不安。

虽然一战悲剧未能如有些人担忧的那样重演,但回首即将翻页的2014,很多或天灾、或人祸酿成的悲剧仍令人扼腕叹息。

从马航客机失联到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从乌克兰内战爆发到巴以战火又起,再从“伊斯兰国”猖獗到埃博拉病毒肆虐……一场接一场灾难,将许多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4这一年。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2015年,我们祈福人类远离灾难,共享和平美好的未来。

战乱

1928年,由于过度开荒、水土流失,“黑风暴”几乎席卷了整个乌克兰。2014年,又一场“黑风暴”席卷乌克兰,只不过这一次是在安全领域。

在东西方拉锯下,乌克兰这一年走得跌跌撞撞,摔得浑身是伤——南部的克里米亚被俄罗斯果断“收编”,乌东部地区的战火至今难熄。

身处乌僵局背后的俄罗斯与西方国家,这一年口舌之争不断,制裁与反制裁轮番上演,关系之冷甚于这个寒冬。

可以想见,作为俄与西方的角力场,乌克兰的乱局不会随着2014的结束而收场。

燃烧在乌克兰的战火,再一次映照出安全在领土和民族等问题上的敏感与脆弱。与其类似,中东地区因领土和民族等因素引发的一系列新老问题,也为2014年蒙上一层阴影。

为斡旋巴以冲突,美国国务卿克里去年“十出中东”,也是蛮拼的,但其作用显然相当有限。今年,不时紧张的巴以局势没能“绷住”,6月,3名犹太青年被绑架并遭杀害事件不断发酵,终于催得军事冲突“瓜熟蒂落”——以色列国防军78日起向加沙地带发起代号“护刃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攻势。为期50天的冲突造成2141名巴勒斯坦人丧生。虽然停火协议已然签署,但巴以在领土、定居点等问题上根深蒂固的矛盾仍如悬在两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走进第四个年头的叙利亚内战依然胶着。当初“捅了马蜂窝”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如今的兴趣显然不在这儿,放任叙民众在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的战事中延挨度日。与叙利亚同病相怜的还有利比亚。曾为利比亚许下美丽诺言的西方国家,面对该国失控的局势最终还是拍拍屁股走了人。政府无力管控、民兵组织丛生的利比亚,距离再次内战还会远吗?

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同样让人捏着一把汗。朝韩间不时的枪来弹往及双方的强硬态度,时刻撩拨着半岛敏感的神经。我们的东边邻国今年也并不安分。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大开历史倒车等行径,多次掀起轩然大波。南海碧波下同样暗流涌动。菲律宾阿基诺政府为了不属于自己的岛礁,倚仗域外国家撑腰,继续冲着中国撒泼打滚。

瘟疫

去年12月,几内亚南部盖凯杜行政区一名两岁男童因神秘疾病死亡。这一引起发热、便血及呕吐的疾病在吞噬生命的同时,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区。直到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埃博拉疫情通报,这种神秘疾病的元凶——埃博拉病毒才浮出水面。

根据世卫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疫情重灾区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三国已有6300多人死于埃博拉。

除了西非三国,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马里也相继报告输入型病例或本土感染病例。一时间,人人谈“埃”色变。

随着埃博拉疫情升级,来自中国、古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现金、个人防护装备、移动实验室等援助与医护人员源源不断深入抗疫前线。

令人欣慰的是,在2014年即将结束之际,埃博拉疫情防治迎来好消息——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12月1日表示,西非埃博拉疫情正在缓解。

除了传染性疾病,这一年频发的暴风雪、台风等自然灾害也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并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去年底至今年3月,美国大部严寒天气笼罩,风雪成灾。受恶劣天气影响,全美33日当天共有2000余架次航班取消。此外,“威马逊”“海鸥”“凤凰”等强台风的相继登陆,让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国、菲律宾等国遭受了巨大损失。

空难

“晚安,马来西亚370。”38日凌晨119分,马来西亚地面人员收到来自马航MH370航班的信息。

谁能想到,这一再平常不过的话语,竟成了MH370航班留给世界最后的问候。这架搭载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包括154名中国乘客的客机,1个多小时后彻底消失于无尽的夜色中。

客机失联后,包括中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在内的多国迅速出动海空力量,展开大搜索。参与国家最多时达26个。

这一回,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渺小再次暴露无遗。由于搜索地域的广大以及搜索区内捉摸不定的天气,MH370航班至今杳无音讯。

由于客机的“离奇”失联,“劫机说”“坠机说”不一而足。但是,在包括黑匣子在内的真凭实据被找到之前,一切猜测都是不负责任的。我们等待水落石出的那天。

717日,又是马航!

一架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马航MH17客机当日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由于坠机地点位于乌克兰交战区,关于客机“被击落”的猜测甚嚣尘上。99日,荷兰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初步调查报告,称客机被“能量巨大的物体”击穿,似乎更加坐实了上述猜测。

面对“被击落”说,乌政府和民间武装争相撇清责任,并且指责对方击落了客机。时至今日,双方还在不断为此“扯皮”。

马航MH17客机坠毁后的一周内,民航业噩耗连连——台湾复兴航空GE222航班723日在澎湖西溪村坠毁,机上48人死亡、10人受伤;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坠毁马里,110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海空运输领域的悲剧还不止于此。416日,载有476人的韩国“岁月”号客轮在韩国西南部海域沉没,造成包括4名中国乘客在内的近300人遇难。

“伊斯兰国”

“终有一天‘伊斯兰国’的旗帜会飘扬在白宫”。诸如此类的威胁,如今看来已不再新鲜。

但在今年6月前,很多人对“伊斯兰国”还闻所未闻。凭借在伊拉克迅速攻城略地,甚至险些将其黑色旗帜插到巴格达城头,“伊斯兰国”一时声名远播。所到之处,该组织大肆屠戮“不忠于”自己的无辜民众。

面对“伊斯兰国”的汹涌来袭,美国8月组建“国际联盟”,并先后对伊叙境内的极端分子展开空袭。“国际联盟”和伊叙两国地面力量的合力围剿,诚然遏制住了“伊斯兰国”的蔓延势头,但以该组织为代表的恐怖势力的滋生和蔓延,植根于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宗教矛盾。若不从根本上缓和或消除这些矛盾,即使“伊斯兰国”倒下去,也会有其他恐怖组织站起来。当然,美国自私自利、标准双重的中东政策,也要为“伊斯兰国”的猖獗“埋单”。

同为美国反恐战争的“受灾区”,阿富汗的反恐形势也不容乐观。在这里,无辜平民死于恐怖袭击已不再是新闻。在与塔利班缠斗10余载无果之后,北约部队将在今年底前撤出阿富汗。今后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将走向何方,无疑将打上大大的问号。尼日利亚的恐怖组织“博科圣地”4月绑架了博尔诺州的200余名女学生,这些学生至今下落不明。

在中国,暴力恐怖分子在昆明、新疆等地制造暴恐案件,残害无辜生命,挑战人类良知,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政府已亮出重拳,誓要将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种族歧视

谁曾想,原本默默无闻的美国小镇弗格森,竟会一夜之间成为全美的“暴风眼”——8月,18岁的黑人青年布朗在该镇遭白人警察威尔逊连击数枪身亡,引发持续动荡。

11月圣路易斯县大陪审团对威尔逊的无罪宣判,更给整个局势火上浇油。人们在街头高举抗议标语,高喊口号,有些地区出现了打砸和烧毁警车的事件。《纽约时报》报道称,“从中西部到两岸,人们的愤怒已经沸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美国地方法院大陪审团对在纽约涉嫌扼杀黑人男子的白人警察免予起诉的裁定,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警民对立。

接连发生的悲剧,折射出美国社会严峻的种族歧视、司法不公和贫富分化等问题,对总以“自由、民主、人权”典范自居、不时以“教师爷”姿态训诫他国的美国而言,不啻为一大讽刺。马丁·路德·金当年的梦想,对包括黑人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来说,不过是镜花水月。

(作者:庞清杰)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