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发动了七年来最大的一次自杀性恐怖袭击,杀害无辜平民146人,其中包括132名学生和数名教师。巴塔不仅得意洋洋地承认此事为他们所为,甚至还威胁说要有第二次、第三次暴恐行动。“12·16”事件也被称为巴基斯坦版的“9·11”。无独有偶,非洲伊斯兰大国尼日利亚也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事件。“博科圣地”恐怖组织本月14日闯入尼日利亚东北部古姆苏里村,杀害至少32名村民,掳走至少172名妇女儿童。当地民兵说,袭击事件发生时,根本没有政府军士兵前来阻拦,武装人员甚至在村子里堂而皇之地住了一宿后才离开。
这两起恐怖事件分别发生在拥有1亿9600万人口的巴基斯坦和1亿8000万人口的尼日利亚,就更令人担忧。巴基斯坦是连接东亚、南亚、西亚和中亚的枢纽国家,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国家。尼日利亚是引领西非经济的非洲超级大国。这两个国家的不稳定不仅使得本国受害,还会给邻国带来多米诺效应。
目前,整个伊斯兰世界“恐情”严重。“伊斯兰国”武装不仅在叙、伊肆虐,而且大有向北非和南亚蔓延趋势,利比亚东部和西奈半岛的恐怖组织已宣布效忠“伊斯兰国”并将其所占区域并入“伊斯兰国”版图。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真主旅”也已宣布效忠“伊斯兰国”,尼日利亚“博科圣地”也早已与“伊斯兰国”暗通款曲。此外“基地”组织也在阿尔及利亚、也门和马里扩大其势力范围。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恐情”有连成一片的危险。
有关国家恐怖势力之所以猖獗,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惧怕恐怖主义的因素,例如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多次发动反政府示威,但却对塔利班数次在其执政的开博尔·帕克图赫瓦省制造令人发指的恐怖袭击事件不吭一声。
其次是有关国家政府幻想通过谈判能让恐怖主义组织良心发现,接受招安,结果事与愿违。除了恐怖分子无休止的贪欲外,更激起恐怖分子发动暴恐事件制造更多轰动效应、威慑民众。
再者,某些国家的强力部门出于既定战略目标,依然希望利用某些极端组织作为对抗他国侵略的杀手锏,甚至把巴塔内的各个派别根据与自己的亲疏划分成“好塔利班”和“坏塔利班”,结果自食其果。由于对恐怖主义组织的定性标准不一,自然就无法一视同仁地进行打击。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此次恐暴事件发生后,无不感慨地说,“再也没有好塔利班和坏塔利班之说”。有些国家、地方领导人从狭隘的小集团利益出发,对恐怖组织姑息养奸,还屈膝向恐怖分子捐助,自愿接受恐怖分子的敲诈。
此外,有关国家一些带有极端恐怖倾向的宗教学校得到政府的迁就和庇护,成了恐怖组织藏污纳垢、秘密招募和吸纳成员的窝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关国家缺乏对网络的监管力度,致使类似“伊斯兰国”的恐怖组织对推特等现代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越来越熟练,能够迅速招募数千人的圣战敢死队。
伊斯兰世界恐怖主义急速蔓延已成为社会公害,值得有关国家认真思考。对任何恐怖势力,不论用何种方式包装,不论如何自我标榜,只要他们发动暴恐袭击、伤及无辜,就应无情打击,绝不手软,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记者:周戎)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