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少年之死
6月12日,三个犹太少年在约旦河西岸搭便车时失踪,他们的尸体在6月30日被发现。据判断,他们被绑架后不久就遭射杀,绑架者想借此行动与以色列政府交换囚徒。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领导人都谴责了谋杀事件。犹太人在耶路撒冷举行游行示威,呼吁报复。7月3日,16岁的巴勒斯坦少年穆罕默德·阿布·赫德尔在自己的家门口失踪,随后被烧死在耶路撒冷的森林中。巴方认为这是以方的报复行为。
●“护刃行动”
在3名以色列少年遇害、1名巴勒斯坦少年被杀后,巴以局势日渐紧张。7月8日,以色列展开“护刃行动”,空袭巴勒斯坦多个目标,包括炸毁巴武装人员通往以色列境内的秘密通道、哈马斯指挥中心和训练营地。以色列称这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南部地区的民众,使其免受哈马斯火箭弹的袭击。8月26日,在埃及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据巴方统计,持续一个多月的“护刃行动”造成2141名巴勒斯坦人丧生,1万余人受伤,近30万人流离失所,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美元。
●部长之死12月10日,巴勒斯坦联合政府定居点事务部长齐亚德·阿布·艾因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冲突中死亡,巴方向以色列提出强烈谴责,指出死者曾遭受以士兵的殴打,并吸入大量催泪弹烟雾。而以军的阻碍,则耽误了阿布·艾因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巴勒斯坦要求以色列为此负责,并决定中止与以色列在安全问题上的合作。
●立国问题12月17日,巴勒斯坦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决议草案,要求以色列在一年内完成有关撤离巴勒斯坦领土的谈判,并且在2017年年底完成撤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回应称,以色列绝不接受巴勒斯坦单方面的决议。
同一天,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一项决议,同意“在原则上”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此举引发以色列不满,以色列方面指出,这会对中东和平进程造成伤害。
■评介
2014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依然挣不脱流血冲突的噩梦。首先是和谈破灭。虽然巴以去年7月重启新一轮和谈,但由于以色列未能按协议释放最后一批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也由于巴勒斯坦单方面宣布申请加入15个国际条约,导致和谈在今年4月29日到期时毫无进展。其次是冲突加剧。由犹太少年之死引发的以色列“护刃行动”,在1个多月里夺去了数千名巴勒斯坦人的性命。以色列、巴勒斯坦双方一再陷入袭击与报复的暴力怪圈。尽管巴勒斯坦近日向联合国提交草案要求以军撤离,尽管欧洲议会原则上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但以色列依然说“不”。巴以又在血雨腥风中走过了苦难的一年。
■点睛
和谈遥遥无期,冲突持续不断,巴以危局依旧是中东永远的痛。
■候选
伊朗核谈判
虽然伊朗核谈判在去年10月取得突破,各方首次达成共同声明,但在今年,核谈判进展缓慢。到11月24日谈判截止期,伊朗和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没能按计划就一项长期协议达成一致,谈判延期至明年7月1日。分析家认为,推迟达成一致的时间只是续命措施,明年达成协定可能不现实,条件可能恶化。
利比亚问题
2014年5月以来,利比亚世俗和宗教两派民兵武装发生大规模冲突,已致使数百人伤亡。8月,宗教武装攻占首都的黎波里,占据班加西大部分区域,同时扶植任期本已结束的国民议会复会,自立“救国政府”,和民选的国民代表大会与政府“分庭抗礼”。加上“伊斯兰国”恐怖势力逐渐侵入,利比亚动乱有增无减。
(作者:滢)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