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新华网:战乱中企盼阳光——新华社驻中东地区记者展望2015年
发布时间: 2015-01-03 浏览次数: 31

当世界各地都在庆祝2015年新年到来的时候,中东战乱国家的人们也许下新年愿望。经历了常年的炮火和战乱,他们能否有幸在新的一年里拥抱和平的阳光?

伊拉克:乱象转机

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尚乐:回望2014年,伊拉克国内矛盾各方争斗不休,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大选之年,时任总理马利基再度成为众矢之的,连任诉求遭到各方抵制。“倒马”大战折射出各方对前政府激化教派和民族矛盾的政策的不满,也反映出2003年战后伊拉克政治格局的脆弱和无序。

巴格达权斗正酣,“伊斯兰国”乘虚而入,短短数周占领小半个国家。更可怕的是其引燃了教派矛盾的导火索,为数不少的逊尼派武装加入极端组织,甚至有人喊出“与其被什叶派民兵压迫,不如让伊斯兰国来解放。”伊拉克一度面临分裂危机。

面对“伊斯兰国”黑色风暴,美国举棋不定,尽管8月后率国际联盟展开空中行动,但“大炮打蚊子”的战术难以立竿见影。

阿巴迪新政府8月上台,重整安全部队,弥合教派矛盾,向“广泛包容”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战场形势出现转机,政府军、库尔德武装和地方民兵组织开始联手,“伊斯兰国”进攻势头被遏制,部分失地得以收复。形势出现转机之光。

尽管彻底消灭“伊斯兰国”将旷日持久,消除教派民族矛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国际油价下行将不可避免地冲击伊拉克经济,但我们愿意相信,2015年燃起希望,伊拉克开始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

叙利亚:新愁旧殇

新华社驻大马士革记者刘阳、前驻大马士革记者陈聪:叙利亚危机在持续将近四年之后,仍没有结束的希望,民众在2015年不得不仍旧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但随着近期俄罗斯积极为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对话搭台,似乎叙利亚局势又有了一丝转机。

异军突起的“伊斯兰国”再次重创风雨飘摇之中的叙利亚,叙利亚战局血腥胶着。巴沙尔·阿萨德连任总统,政治进程却迟迟未见进展。反对派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局面仍然存在,冻结交火的倡议有待付诸实践。“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指出,自“伊斯兰国”6月底肆虐叙利亚以来,已有近2000名叙利亚人命丧其手。

叙利亚外交部201412月底发表声明说,同意在俄罗斯政府的安排下在莫斯科同反对派展开预备会谈,以期解决叙利亚危机。展望2015,在叙利亚各方都面临恐怖主义威胁、人道主义危机日益深重的当下,哪怕一丝曙光也值得满心期许。

叙利亚危机盘根错节,没有谁是最后的赢家,政治解决是各方共识。叙利亚人期待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之下,能够告别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重新拥抱和平与安定的阳光。

巴以地区:重灾

新华社驻拉姆安拉记者高路:2014年可谓巴以问题重灾年。4月,在美国推动下持续9个月的本轮巴以和谈再度以失败告终。此后,巴勒斯坦两大政治派别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加紧和解进程,于6月初组建联合政府,为筹备大选做准备。

然而,以军针对加沙地带为期50天的“护刃行动”不期而至。战事久拖不决出乎意料,最终导致巴方2100多人殒命,以方折损66名士兵、另有6名平民遇难。加沙战事打乱了巴内部和解步调,让巴以关系再次跌回冰点,也搅乱了以色列政坛。双方都面临政党竞争和社会撕裂的问题。双方民间仇杀行动此起彼伏,显现失控之势。

展望2015年,以色列安全形势严峻,巴勒斯坦分裂局面难以终结,这直接影响到加沙重建进程。以色列预计3月举行大选,目前看来右翼势力稍占上风;巴勒斯坦大选前景仍不明朗。以色列会设法打破外交困局,不愿受人摆布;巴勒斯坦外交努力成效显著,但是并不能确保将巴以和谈拉回正常轨道。

阿富汗:安全“新常态”

新华社驻喀布尔记者陈杉:阿富汗2014年经历政治和安全双重过渡。五年一轮的总统选举,阿什拉夫·加尼接替卡尔扎伊成为新总统,完成重建后首次权力移交。

安全过渡即美国主导的北约军队20141228日宣布结束在阿富汗作战任务。这场持续了13年的战争,对西方士兵来说走到了尽头,但对阿富汗民众来说却截然相反。阿富汗塔利班如今依旧存在,且更为活跃,一些地区的民众不得不在政府要求下拿起枪投入战斗。根据国际组织统计,2014年阿富汗以超过1万起袭击数在遭恐怖威胁国家排行中高居第二。

在完成政治和安全移交后,能否以新的面貌应对安全“新常态”,成为未来阿富汗局势的核心命题。阿富汗和谈从来不是单纯的阿富汗、塔利班和美国“三人行”,而是涉及一众地区邻国和大国的共同议题,因此要应对安全“新常态”,寻求“命运共同体”的可靠合作伙伴是阿富汗政府更好的选择。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