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伊始,巴黎《沙尔利周刊》杂志社的悲剧,以血淋淋的事实给全世界反恐形势敲响了警钟。
联系近来在欧亚多国发生的一系列恐怖事件,不难看出当前暴恐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恐怖活动迭起,欧亚尤其突出。该地区正形成四条恐怖地带,一是阿拉伯新月带,包括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巴勒斯坦、埃及等;二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国家地带;三是北非马格里布带,包括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索马里、马里等国;四是欧洲带,涵盖法国、英国、西班牙、德国等。
恐怖分子手段残忍,明目张胆。库阿希兄弟荷枪实弹、光天化日之下公然闯进杂志社行凶;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亚东北部发动攻势,制造了约2000人遇难的惨案; 塔利班去年底在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学校发动袭击,百余师生惨遭杀害;“伊斯兰国”(IS)动辄对西方记者砍头示众,枪杀俘虏……
再次,恐怖势力蓄意挑起文明冲突,煽动宗教仇杀。也门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承认它策划了巴黎血案,意在为“先知穆罕默德复仇”;“伊斯兰国”称:“今后的目标是英国、美国和其他国家。”一系列恐袭加重了欧洲人的“伊斯兰恐惧症”,可能导致右翼势力抬头,激化欧洲的种族和宗教矛盾。
最后,恐怖分子利用目标对象国的极端分子在当地制造事端。现有数千万穆斯林生活在欧洲各国,但他们的思想理念同西方格格不入,容易受到极端势力蛊惑收买。据报道,参加叙反对派武装的200名来自法国的极端分子现已回国,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面对反恐,国际社会应团结协作,统一步调。笔者认为,首先,反恐应由联合国主导,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和举措。其次,反恐不应与宗教挂钩。要按法律办事,绝不能以宗教信仰划线,应集中打击少数极端分子和肇事者,而不搞株连。第三,反对借反恐干涉别国内政。在对待打击IS问题上,美国应组建包括叙利亚和伊朗在内的国际联盟,以使IS陷入孤立。最后,反恐应标本兼治,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各国须积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和谐社会,努力消除宗教、族群矛盾和冲突,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
(作者:刘宝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前驻中东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