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以来,原油价格从每桶110美元跌至50美元上下,油价如此暴跌,必将对世界局势及其今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俄罗斯的走向尤其值得关注。
油价暴跌的客观原因
油价暴跌,绝非“政治阴谋”所致,而是各种客观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首先,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终止货币宽松政策,收紧银根。美元坚挺,油价必然下跌。
第二、全球能源需求疲软。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呈下降趋势:美国近年来能源已基本自给、甚至有出口的趋势。欧洲和日本的能源需求稳中有降。并且,日本已经重启核能工业,能源进口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也趋于稳定。中国由于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的改变,多年来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减缓;印度碍于国内基础设施落后,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局面。
第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量丝毫不减。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产油国企图抓住美元坚挺和需求疲软战略机遇,以低油价冲垮对其单一的能源经济造成巨大威胁的页岩油气产业。毕竟,只要油价低于75美元/桶,方兴未艾的页岩油气产业将无利可图。
第四、尽管油价暴跌将对以能源产业为支柱的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害,但此时俄罗斯绝不会降低油气产量,这不仅是因为能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更由于本世纪以来,俄罗斯对能源产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如果不维持甚至提高产量,非但无法收回投资,还会造成更严重的经济甚至政治危机。并且,维持能源生产还蕴涵了普京不向西方屈服、要与其死磕到底的政治意志。
第五、尽管油价暴跌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一定负面影响,但由于要压倒普京、维持自身经济复苏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原因,西方各国也乐见油价低迷,毕竟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的伤害远远大于任何经济制裁。
油价低迷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
由于以上原因,油价将持续低迷,很难在短期内反弹。这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中国,一方面步入深化改革、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环境恶化已成为发展瓶颈。油价走低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利好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油气等较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取代煤炭等重污染能源。中国的稳定发展,必将继续推动亚太以至全球战略平衡的东移,使世界的单极格局更加快速地向多极转变。
油价低迷也给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的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油价的跌落,交通、运输、建筑、旅游、食品、零售等行业的物价指数也将随之下跌。这将为以消费为主的西方经济带来春天,而经济的进一步恢复,也必然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注入新能量。
但是,油价暴跌也带来了巨大的危险。最令人担忧的,是油价长期低迷可能会又一次引发债务危机甚至金融海啸。由于油价长期高居不下,能源产业在过去10多年中成为资本投资的大热门,其中尤以页岩油气最热。据国际能源署2014 年《世界能源投资展望》(World Energy Investment Outlook)特别报告,仅2013年一年,全球能源投资就高达1.6万亿美元。过去五年来,美国发行的债券中,三成以上与能源有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高利润高风险的垃圾债券。油价暴跌必将导致这些投资血本无归。由于投资于债务的紧密关联,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让俄罗斯“二次垮台”是非理性的冒险
油价低迷带来的政治风险更为严峻。随着油价下跌,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入不敷出,引发资金出逃、卢布贬值、通货膨胀的三重打击。加之西方各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更使俄罗斯雪上加霜。如果继续下去,必然引发经济危机甚至政治动荡。西方因此有人主张借此机会压垮俄罗斯,让其“第二次解体”。
如果说当年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有利的,那么在今天的局势下,让俄罗斯崩塌的想法十分短见,付诸实践更是危险。
(作者:黄靖)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