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吴思科:寻求“思想良方”为反恐治本
发布时间: 2015-01-19 浏览次数: 129

《沙尔利周刊》总部遇袭后,最新一期周刊受热捧,洛阳纸贵,增印500万份仍一刊难求。仅一期销售额及捐款就超过1000万欧元。

就在这期新周刊的封面上再次出现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形象,手上拿着“我是沙尔利”的标语牌。受到热捧自然是周刊显示对杀手的藐视和维护信念的坚定,但质疑和担心者也大有人在。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对封面讽刺漫画可能挑起宗教纷争、煽动极端思潮表达了担忧。

《沙尔利周刊》遭袭令全人类对恐怖主义危险性更加深了认识,无论存在哪些文化、价值观乃至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都不能以暴力方式和伤害无辜的方法解决,这是人类社会应当坚守的底线。

当前,恐怖主义“病毒”在全球蔓延出现新动向和新变化:极端思想蛊惑力加剧、“伊斯兰国”威胁持续、“基地”组织死灰复燃、“博科圣地”导致非洲动荡、中亚恐怖主义威胁蔓延等,令世界各国都难做到“独善其身”。反恐必须凝心聚力,各国合力构建整体化、规范化、机制化和常态化的全球反恐合作平台。

另一方面,全球反恐要坚持标本兼治,推进“去极端化”,共同致力于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和滋生土壤,达到全方位遏制恐怖“病毒”蔓延的目的。“巴黎恐袭事件就是叙利亚危机的一个后果”,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的这句话发人深思。因此,共同促进叙利亚危机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是铲除恐怖土壤的重要一步,这也必须形成共识。

恐怖分子往往把其反人类罪行披上宗教、种族、文明冲突的外衣。因此,任何因遭受恐怖袭击之痛而简单将其与某种宗教、某个种族挂钩,只会激化问题和矛盾,也中了恐怖分子的圈套。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宗教之间更要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以自己的自由为名去伤害别人的感情。为此,深入反恐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寻求治疗恐怖“病毒”的“思想良方”,形成不同种族、宗教、文明的和睦相处、和谐共生。这才是新时期反恐和彻底铲除恐怖“病毒”的有效良方和治本之策。

(作者:吴思科,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前驻沙特、埃及大使)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