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南方都市报:法国会否重蹈美国覆辙?
发布时间: 2015-01-18 浏览次数: 15

随着《查理周刊》袭击案爆发,淹没中东的这一轮恐怖浪潮终于到达西方。但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分析师雷伊·迈克戈文(Ray McGvern)认为,法国应从美国“9·11”之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另一轮愚蠢的暴力作为回应。

《查理周刊》遇袭之后,《外交杂志》报道了库阿希兄弟行为动机与伊拉克战争可能的联系,Democracynow.org网站的埃米·古德曼也提到这被人忽视的一面,指出两兄弟实际是法国情报机构熟悉的人物,弟弟谢里夫曾因涉恐被判刑,看到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的照片非常激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补充说:“2008年库阿希被审期间,曾告诉法庭,‘我真的相信在伊拉克打击美国牵头的联军是正确的。’”但法国安全机构没有留意这一点。

所以我们应该试着替法国安全机构把事情做完。如果认为一场侵略战争及附加罪恶——比如虐囚,以及其他国家恐怖主义,比如伤及平民的无人机袭击,是这类非国家恐怖主义行为的触媒,是不是显得很不爱国?群情激愤之中,有没有巴黎人觉得,法国在中东和北非战争中与美国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以及他们不敢对美国人虐囚提出异议,也跟这次袭击有关?

反思:为什么

事实上,这一切都不新鲜。早在200812月一次采访中,艾米·古德曼就曾向一位美国空军前少校(化名马修·亚历山大)提出这个问题。这位少校曾在伊拉克主持了300多次审讯,指导了1000多次。他认为,许多美军士兵丧生是源于美国的虐囚行为。他回忆说,自己在伊拉克时,经常会接触那些抓到的外援“圣战者”。他们来自各地——也门、北非、沙特,哪里的都有,而他们到伊拉克参加圣战的原因就是阿布格莱布和关塔那摩。“在他们看来,我们没有遵循自己声称的理念。我们说自己代表自由、公正,但我们虐囚时,没有遵循这些理念。这是他们加入‘基地’的一个重要动机。你要在阿拉伯文化和穆斯林文化背景下去考虑问题,想到有些虐待对他们来说是怎样的羞辱,因此他们受到强烈刺激……但是,如果你只看主流媒体,几乎没有为何穆斯林世界这么多人如此强烈反对美国政策、甚至诉诸自杀袭击的讨论。了解这一小部分信息的人可能会想,穆斯林原本就被灌输了讨厌西方人的理念,他们可能会想到布什总统那有名的解释:‘他们恨我们的自由。’”

2009年圣诞节前后,一名尼日利亚籍男子乌马尔·法鲁克·阿卜杜拉穆塔拉试图在飞往美国底特律的航班上引爆藏在内裤中的炸弹。和谢里夫·库阿希一样,阿卜杜拉穆塔拉曾在也门受训;和库阿希一样,他曾逃过美国的反恐法网——尽管美国花了数十亿美元监听世界上所有人,但监听数据如同大海,情报分析专家捞不出自己要找的那根针。

后来,一名记者海伦·托马斯向时任白宫反恐顾问约翰·布伦南提出了这个核心问题:为什么阿卜杜拉穆塔拉会这么做?布伦南没有回答。而后,不管是奥巴马总统,还是美国政界、媒体界高层都没有解释这个问题。公众所知的就是“基地”坏蛋如何歪曲一个宗教,借此吸引容易冲动的年轻人。

鼓动:更糟糕

而曲意迎合当局的记者或学者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情报机构对这一类人的称呼有个术语——“影响力因素”。他们之中一些人跟政府几乎是同声同气,一些甚至走得更远,实际在为中央情报局服务。最近一个例子是有媒体反复声称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不久前发布的中情局虐囚报告“有瑕疵”、“党派主义”,虽然该报告完全基于中情局的公告和其他原件。

说到这个,让我们回忆一下“9·11”之后美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氛围,想想时任总统布什表现出来的“男子汉气魄”,以及他因此获得的赞美和掌声。中央情报局探员加里·施罗恩说,“9·11”发生后数日,反恐主管考弗·布莱克派他去阿富汗,命令他“抓住本·拉丹,杀了他,把他的头装在塞满干冰的盒子里带回来。”至于其他“基地”首领,“把他们的首级挂在长矛上。”这种论调回荡在亲布什人士的舌尖上,大家都在比谁比别人更“铁血”。《华盛顿邮报》前记者吉姆·霍格兰德甚至于20011031日写信给布什总统,坚决支持割下拉丹的首级示众,而这不是万圣节笑话。在这封公开信中,霍格兰德也在为新保守运动揭幕,提议布什放松阿富汗战争,转向“不断囤积生化武器和核武技术的伊拉克,终结萨达姆·侯赛因的威胁”。而在三周之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才把将军托米·弗兰克斯叫去,说总统希望美军把重心转移到伊拉克。弗兰克斯及其助手一直在策划对阿富汗托拉博拉地区的袭击,情报表明拉丹当时藏在那里,而当重心和资源转移到伊拉克期间,拉丹抓住时机,溜出托拉博拉,逃到了巴基斯坦。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一些媒体宠儿得到的信息很全面,部分是因为他们想权贵之所想,因为他们不会咬喂养他们的人,比如批评中央情报局或者其他安全机构,更不会指出最基本的结构性错误。所以我们要揭示这一点,让人们知道结构性错误、超越法律的正义感是多么容易带来灾难,对恐怖主义挑衅的鲁莽回应是多么容易让事情变得更糟,从而开启真正的邪恶轮回。

因为拒绝回应托马斯提出的那个问题,西方面对的威胁无休无止。群情激愤的法国能否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美国覆辙?

(原文:Ray McGovern,编译:Dawn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