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彭博社:欲诛伊斯兰国 关键在阿萨德
发布时间: 2015-01-29 浏览次数: 81

当全球目光都在集中关注伊斯兰国手中日本人质的最终命运时,叙利亚库德族民兵则在各国空中打击支援下,将伊斯兰国武装从叙利亚和土耳其边境上的科巴尼(Kobani)尽数驱离,重夺边境重镇,在连月激烈交战之后,对伊斯兰国施以重要一击。

分析指出,收复科巴尼的战役是联军在美国领导下,协同地面兵力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的范例。但是,收复科巴尼之后,联军如何更进一步?美国的叙利亚政策如何因应调适?伊斯兰国又将会发动怎样的反击?一切皆无定论。而据彭博社社论文章,破局的关键就在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身上,此话怎讲?

文章指出,历经四个月的战斗,大约750次的美军空袭,加之联军在地面上的支持,库尔德人的旗帜再次在叙利亚科巴尼四处飘扬,证明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领土上并非不可战胜。

但是,故事并不像听起来那么鼓舞人心,科巴尼的成功几乎很难在别的地方复刻,要想彻底击溃伊斯兰国的势力,平息叙利亚的战火,美国及其盟国还得放下身段,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展开必要的谈判。

文章认为,科巴尼的独特性在于,当地库尔德人虽同为逊尼派,但对伊斯兰国及其王权大业并不苟同。同时,阿萨德和他的军队也未涉足此地。一旦走出科巴尼,进入叙利亚境内其它逊尼派阿拉伯地区,美国每向伊斯兰国(而非阿萨德及阿拉维派)控制的地区投放一枚炸弹,则让当地逊尼派同盟向库尔德人那样对抗伊斯兰国的难度增加一分,因为反政府武装都会觉得,美国是在帮助阿萨德。

结果就是,伊斯兰国在过去数月时间里大幅扩张领土,吸收大批反对派士兵。这种情况一度让华府部份人士支持美国扩充其在叙利亚的联军,以对付阿萨德的部队。但是,一旦阿萨德倒台,因此产生的真空地带将肯定被伊斯兰国夺去,阿拉维派及其它追随阿萨德的少数族裔也将遭遇灭顶之灾。美国官员显然不愿看到这样的惨剧发生。

但文章同时直指,美国自相矛盾的叙利亚政策发展也已停滞不前。根据当前的计划,美国将在今年春季对当地温和反对派展开审查、培训和武装工作,但这并不能解决美国的政策困局。相反,接触阿萨德并与之达成协议,同时让他彻底失去对叙利亚逊尼派的控制,才是当前唯一的解困措施。

文章称,叙利亚和更广泛的中东地区正在经历一次“大梳理(the Great Sorting Out)”,在此期间,逊尼派和什叶派重新均衡分配领土,少数族群则被排挤或根除。类似的情况曾在二战以后的欧洲出现过,并差点于苏联解体后在南斯拉夫再度重演。但是,这可能演变成一个漫长而血腥的过程。

文章认为,要使中东避免这样大规模的冲突,并让伊斯兰国建权失败,叙利亚就需构建某种程度的软分区(soft partition),就像1995年的波斯尼亚一样,通过代顿和平协定结束三年多的血腥内战,最终和平分拆成波黑和塞尔维亚。此举既能让阿萨德退出内战,也能让普通逊尼派集中精力与伊斯兰国争夺控制权。最后的结果或许也会像波斯尼亚当年那样,主要教派和族群各自控制自由领土和安全,同时组成松散的联邦体制。

当然,想在现在促成叙利亚版的代顿和平协议,恐怕并无可能,至少阿萨德还没像波黑塞族当年,在遭受惨败后被迫走上谈判桌。不过,阿萨德在德黑兰和莫斯科的支持者已逐渐收紧资源,以免叙利亚最终走向无休止的内战。

文章续称,尽管如此,美国及其盟友仍应为对付阿萨德做好准备,以使叙利亚的血腥内战走向终结——正如他们当年处理另一个“屠杀狂魔”、塞尔维亚前总统米洛舍维奇那样。而面对阿萨德这样的独裁者,任何结束战争的谈判,都不能让其最终免于正义的制裁。

阿萨德最终总会意识到,在杀害、折磨、饿死和流放这么多的国民之后,他永远不可能再控制叙利亚全境了。文章认为,阿萨德醒悟得越早,联军才能越早集中精力,对付地区更大的威胁——伊斯兰国。

(记者:廖梓达编译报道)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