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已故国王阿卜杜拉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利雅得当地时间23日举行,巴林国王哈马德、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等国家政要出席了仪式,多国元首发表声明,表达了对阿卜杜拉国王的哀悼和崇敬。足见老国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分量。不少人认为阿卜杜拉国王是一位稳健而谨慎的改革者,执政十年带领沙特稳步前进。然而,现在人们更关心的是沙特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首先就是政权交接。自1932年正式建国以来,王位的传承一直是在开国君主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儿子(也就是第二代)之间进行,兄终弟继,按年资排辈。然而,随着老国王的儿子们年事日高,沙特的政权交接问题日益凸显,在新国王萨勒曼亲王即位前,就有两位王储没等到继承王位的那一天就驾鹤西去了,时间已经成为了沙特王室的大敌,老国王第三代子孙进入权力中心也不得不提上了日程。果不其然,萨勒曼国王已经作出决定,除了任命弟弟穆克林为新王储外,他的侄子穆罕默德本纳伊夫被任命为副王储兼第二副首相和内政大臣,他自己的儿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接替此前由他担任的国防大臣一职。目前看来,沙特的政权交接正在稳步推进。
然而,并不是说解决了政权交接问题,沙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国内经济同样是棘手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心沙特的国家财政在2015年可能出现赤字。近年来,沙特的人口保持每年2%以上的增长,年轻人越来越多。目前,沙特的能源需求量与世界第四工业强国、人口数量是沙特2.5倍的德国不相上下。有专家指出,如果一直以这一趋势发展,沙特的石油产出将更多地被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而消耗殆尽,而不是用于出口。据估算,到2028年,沙特每天将要消耗830万桶石油,比它在2009年的日均出口量还多。有人甚至认为沙特可能在2038年沦为石油进口国。
鉴于2009年金融危机油价大跌的前车之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了明确建议:迅速下调公共领域开支。然而,这个在人们眼中充满消费和宗教热情的富裕社会大概很难这么做。
这几年沙特政府一直担心被卷入阿拉伯动荡的漩涡,以高社会福利安抚国民,害怕削减社会福利会引发抗议:自2010年起,沙特的财政开支增加了52%,2013年达到2652亿美元。
政府虽然已经制订了发展人力资源、完善经商环境、鼓励外来投资的政策,但与石油相关之外的出口却依然非常有限,生产率也无法像期待的那样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提高。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的那样,在原有石油生产持续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多元化的动力是有限的,况且这对一个沙漠占国土总面积一半、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来说又谈何容易。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人很是看不上沙特的行事。1月20日出版的《阿拉伯圣城报》报道,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伯尔不客气地指出,如果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沙特不进一步帮助美国反恐的话,将对他们进行制裁。
显然,对于沙特而言,目光应当更多地聚焦在国内社会经济问题上,抓紧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实现产业多元化和创造就业机会。
其实说到底,沙特面临的问题和地球上其他国家的烦恼是一样的,即如何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国王已经驾到,国王重任在肩。
(作者:熊亮,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西亚北非地区事务主管)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