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最近遭遇一系列袭击事件让法国社会深为震惊,把这些袭击定义为恐怖主义袭击,迄今似乎并无多大疑义。但对袭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上,却是不能简单作结。
比如,由于之前遭遇袭击的杂志社刊物曾经有过讽刺、侮辱穆斯林先知等宗教教义的内容,因此有些论者很自然地想到了所谓“文明冲突论”,认为袭击事件也可称之为“文明冲突”,这就是值得商榷的。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流传很广,在已经习惯于搬弄西方社科名词以体现自己的“新锐”、“国际化”的中国学者界,“文明冲突”更已经被一些学者自然而然地用于分析纷纭复杂的国际关系,一旦涉及到东西方之间的纷争,他们言必称“文明冲突”。但实际上,“文明冲突论”是从西方的视野来立论的,它得到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官方的默许,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它本质上有利于西方的战略需要。
当年冷战,西方就是以意识形态之争为旗帜,把本质上是美苏争霸、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要主导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巩固其战略利益的图谋,美化为“自由世界”与“共产世界”,即两种人类制度文明的对决。在苏联垮台后,“文明冲突论”其实是西方战略学者苦心孤诣寻找到的又一面意识形态旗帜,它打着“文明”的幌子,来掩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试图在冷战后进一步扩大战果、压榨非西方的欠发达国家、掠夺战略资源利益的图谋。
说直白一点就是:明明是要欺负人家、抢人家的东西、遏制人家的发展机会,表面上却说没关系,我们并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而只是“对世界和事情在看法上存在不同”(即所谓文明上的差异),而你们的看法是错的!
显然,这样的“文明冲突论”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在一方面把一切归结于“文明差异和冲突”、另一方面又凭借西方超强的文化传播和渗透能力来凸显西方文明优越性的情况下,那些成为西方目标的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很容易丧失警惕心,他们丝毫不察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图谋,而只是对其实质是建立在雄厚物质基础和霸权利益上的现代文明欣羡不已,乃至以为只要自己改进甚至放弃自己传统的文明、处处拥抱西方文明,接受所谓“普世价值”,就可以消弭与西方之间的差异、获得西方的认同、和西方分享“现代文明”的蜂蜜。
在这方面最大的前车之鉴,当然就是俄罗斯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当年可以说就是这样想的,他们狂热地拥抱西方文明、按照美欧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提供的“建议”去彻底改造自己的国家,换来的却是北约无休止地东扩、对俄罗斯没完没了的围堵。
历经漫长的发展,人类文明具有了多样性,多样性意味着丰富性,因此这本是人类之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程度下,它们确实还可能带来误会乃至冲突,但所谓的“文明冲突”绝对不是东西方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比如,当初西方人到达美洲几乎彻底灭绝印第安原住民,根本原因就绝不是因为他们要捍卫自己的所谓文明,而是他们想要得到印第安人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所有财富;当初欧洲人叩开东方“天朝上国”的大门,根本原因也绝不是因为他们不满清朝的专制制度,而是他们想要获得在中国销售鸦片的暴利,乃至更多的殖民利益;甚至欧洲历史上的一些打着宗教旗号进行的战争,本质上也不过是基于对土地、财富、权势、资源等的掠夺欲望。
回到现实来说,时下一些发生在西方社会的恐怖袭击,表面看是由于恐怖分子被极端宗教意识所驱使、对西方“文明世界”充满仇恨,因此很容易被解读为“文明冲突”,但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绝非如此。
可以列出的逻辑链条是:如果现在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和秩序,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设计、有利于维护它们的利益的,而是包括中东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能够获得充分保障,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获得真正公平、平等、受尊重的地位,让发展中国家经济能够快速平稳发展、民众生活能够日益富足,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的民众“衣食足而知荣辱”、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等社会保障、逐步过上和欧美民众相同水准的生活,那么,西方文明和东方伊斯兰文明、儒教文明之间,还会有所谓不可调和的“冲突”吗?极端宗教意识还会有如此之厚的滋生土壤吗?
(作者:邓清波)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