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国际先驱导报:“阿拉伯之春”四年后(一):政治自由填不饱肚子
发布时间: 2015-02-04 浏览次数: 22

核心提示:四年前的114日,在非洲大陆最北端的突尼斯爆发了一场反对独裁、争取自由的革命,执政23年的本·阿里黯然下台,逃亡沙特。这场突尼斯之变,迅速席卷了整个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相继上演了一场场剧烈的政治变革,史称“阿拉伯之春”。然而,四年过去了,这场以“春天”冠名的社会变革,究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什么呢?相较利比亚、埃及、叙利亚等邻国,突尼斯在这场阿拉伯世界政治变革的浪潮中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在笔者接触过的突尼斯人中,有人欣喜革命带给他们更大的自由,却也有人怀念革命前更为廉价的物价。

2011114日,在非洲大陆最北端的突尼斯爆发了一场反对独裁、争取自由的革命,执政23年的本·阿里在全国的抗议浪潮中黯然下台。突尼斯人民对于政治变革的热情迅速传染了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一场轰轰烈烈的“阿拉伯之春”席卷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

四年之后,作为阿拉伯之春起始地的突尼斯即将完成政治过渡进程,议会和总统选举完成,新政府组阁指日可待。从推翻旧政权的角度讲,这场革命取得了成果。但是,4年之后,革命带来了民众盼望的生活吗?突尼斯的“春天”来了吗?

2次选举3任总统5任总理

今年的114日,笔者在突尼斯市中心看到,数以千计的民众涌上布尔吉巴大街,人们手持的、头戴的与街头悬挂的突尼斯国旗,将这条以突尼斯首任总统命名的主干道染成了一片红色。同样的地点,同样的红色,不同的是参加游行的民众不再愤怒和激动。参加游行的人群中,大人们表情平和,孩子们则处处透出好奇和喜悦,仿佛这不是一场游行,而是一个大型的游园会。

毕竟,纷纷扰扰的四年过去,人们心中的愤怒随着时间消逝,种种现实问题也慢慢磨平了年轻人对政治变革的狂热。这四年中,突尼斯人民共经历两次选举,3任总统,5任总理。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突尼斯目前拥有一部新宪法,一位民选产生的任期5年的总统,以及即将产生的新一届民选政府。总的来看,突尼斯未来的局势趋于稳定。

突尼斯政治过渡虽然即将完成,但是过程却颇为曲折。201110月,突尼斯举行议会选举,组成制宪议会和临时政府。但是,由“伊斯兰复兴运动”党主导的议会和临时政府没有在约定的一年期限内制定新宪法并举行大选。从2012年底开始,由于制宪和大选筹备工作一拖再拖,在野党和执政联盟矛盾激化,各地拥护不同阵营的游行此起彼伏。

20132月,突尼斯反对党统一民主爱国党总书记肖克里·贝莱德遭暗杀,导致全国陷入政治危机。同年7月,反对党议员布拉米遇刺身亡,使得制宪议会一度停摆,全国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此后,经过突尼斯总工会等机构的调停和斡旋,突尼斯政治过渡才逐渐走上正轨。

“革命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

四年后,政治变革虽然即将完成,但是引发突尼斯革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四年前,在突尼斯中部西迪布济德自焚的“小贩”点燃了全国的抗议浪潮,四年后,突尼斯中部、南部与北部、东部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据突尼斯央行发布的数据,突尼斯2014年的失业率仍然高达15.2%,通货膨胀率为5.7%,作为经济支柱的旅游业也没有恢复至革命前的水平。此外,4年中多次发生的恐怖袭击已经造成60多名士兵和警察身亡。

今年27岁的法拉几乎是突尼斯现代女白领的一个缩影:穿着入时,外语流利,硕士毕业,租住在市中心公寓。由于工作上的联系,笔者跟她有过一些交流。对于4年前发生的那场革命,法拉肯定了其政治上的成果,她认为,“革命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人们争取到了自由,特别是言论自由”。

对于法拉这样的媒体从业人员,革命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本·阿里掌权时代,政府对媒体实行严厉的审查制度,政府几乎掌控了所有媒体。革命之后,随着审查制度的解禁,各类私营的媒体迅速发展。目前突尼斯大部分媒体从业人员月工资在1000第纳尔左右,高于大部分职业。

法拉表示,革命之后,旧政权被推翻,人民不再受到高压统治,拥有了言论自由,拥有了集会、罢工等权利。“对于记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现在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不用面对来自独裁者的威胁。年轻人在因特网上的交流也愈来愈活跃”。

但是法拉也承认,在经济和社会层面,革命并没有解决突尼斯原有的问题。四年来第纳尔迅速贬值,对于长期贸易逆差的突尼斯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物价涨幅远超工资涨幅,导致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比革命前更为拮据。当初率先爆发游行的中部、西部和南部省份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全国失业率依然很高,许多年轻人终日在街边咖啡厅闲聊,无所事事。

法拉认为,四年前的革命的参与者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普通民众,另一类是在政治上受到压迫、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现如今,大部分普通民众以及一部分知识分子对革命感到失望,认为革命什么都没有改变,“我跟他们观点不同”。

法拉认为,革命给突尼斯带来了新的机会,她相信新一届民选政府能够进行更多的改革,减少腐败,增加行政透明度,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当然,要解决引发革命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

普通人的生活反变得更困难

近几年,突尼斯的治安形势较差,入室盗窃多发,因此笔者的办公地也请了保安。今年30出头的贾鲁勒是我们的夜班保安,一周值班6晚,从晚上7点到早上7点。贾鲁勒身材敦实,留着一头阿拉伯男子常见的短卷发,鬓角已经略微泛白。

114日,突尼斯首都举行了庆祝革命4周年的纪念活动,数千人挥舞着国旗和标语,纪念本·阿里下台4周年。当晚,贾鲁勒告诉我,他并没有去凑这个热闹,“倒不是因为值夜班需要休息所以没去参加纪念游行,而是我对革命感到失望”。

他说,“我觉得革命没有成功,因为4年之后,什么都没有改变,普通人的生活反而变得更困难了”。地理学硕士毕业的贾鲁勒法语说得不错,说起4年前的那场革命,他十分健谈。

2011年初,同许多年轻人一样,贾鲁勒参加了反对本·阿里政权的大游行。但如今他的热情褪去了,他说,虽然革命后工资上涨了,但是物价涨得比工资快多了,“生活越来越难了”。他回忆道,拿突尼斯人经常吃的西红柿来说,革命前大概是每公斤0.6第纳尔(1第纳尔约合人民币3.4元),现在已经涨到了1.5第纳尔一公斤,4年前羊肉是每公斤15第纳尔,现在已经涨到了每公斤25第纳尔。“什么都在涨价,鸡蛋、牛奶、汽油、甚至突尼斯当地产的橙子都不便宜了。”

住在突尼斯南郊的贾鲁勒每天需要花约两个小时来市区上班。工作日的傍晚,他先从家步行到轻轨站,坐轻轨到市中心,然后倒一班公交车,最后再步行到工作地点。1月初的时候,突尼斯轻轨司机举行了4天的大罢工,给需要远途通勤的上班族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贾鲁勒就是受害者之一,他懊恼地说,“那几天我每天都要多花10第纳尔在出租车上!”的确,对于月工资不足800第纳尔的他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革命之后,突尼斯人已经成了罢工界的number one。”贾鲁勒揶揄地说,各行各业都在罢工,所有人都在要求涨工资,真正愿意工作的人反而变少了。他回忆道,革命前大街上很少见到垃圾,现在由于市政工人经常性罢工,突尼斯市区经常扬尘漫天,垃圾堆、污水坑遍地。

笔者亲眼所见,从突尼斯市往西上高速公路,一路的白色塑料袋挂满了路边的灌木丛,抬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煞是“壮观”。一些市政工人为了图方便,在露天焚烧垃圾,市区经常浓烟滚滚。

“革命没有带来实质改变”

40出头的杂货店老板法乌齐是个健谈的人,由于笔者经常到他的店里买报纸,一来二去也熟络了起来。法乌齐的杂货店开在一间租来的车库里,面积不大,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开始整理货物开店,一直到晚上9点。

颇让我吃惊的是,看起来与世无争的法乌齐4年前居然是游行的积极分子,“从卡斯巴广场到布尔吉巴大街,我几乎参加了2011年所有重大的游行。但现在我不再关心革命了,几天前的四周年纪念游行我没有参加。因为4年来,生活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不少突尼斯人还在忍饥挨饿,而总统和部长们仍然拿着惊人的高工资,这跟革命前没有任何区别,”法乌齐愤愤不平地说。在他看来,革命并没有带来民众要求的平等,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因此改善。

法乌齐对革命后低迷的经济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他觉得革命后突尼斯陷入了一个怪圈:因为工资低,人们闹罢工,经常性的罢工导致企业停产亏损,企业主没有能力给雇员涨工资。闹到最后,物资的产量下降了,工人的收入无法提高,而物价又涨起来了。

“革命带给了我们言论自由,这是好的方面,但是言论自由并不能填饱肚子”。法乌齐这句犀利的总结让笔者印象深刻。他说,革命揭露了突尼斯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但是革命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革命没有带来实质的改变。”法乌齐如此总结道。

四年过后,革命是否已经成功?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每个突尼斯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者:陈斌杰)

来源:国际先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