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国际先驱导报:多国围剿“伊斯兰国”陷入持久战
发布时间: 2015-02-12 浏览次数: 64

打击“伊斯兰国”(IS)的国际联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力量投放“厚此薄彼”,对派遣地面部队推三阻四,加之美国老大哥“不冷不热”的态度,中东地区恐怕会在战乱中度过很长时期

在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绑架的日本人质、约旦人质纷纷遇难后,210日,美国方面确认,此前落入IS之手的美国女人质凯拉·米勒已经死亡。美国总统奥巴马向米勒家人表示哀悼,并誓言“无论多久”,都要把绑架者绳之以法。

数月来,美国和中东盟友们正持续不断地对“伊斯兰国”展开以空袭为主的打击行动。然而,IS仍然控制着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大片土地,仍然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宗教极端分子和“圣战”分子有巨大的吸引力。

反击IS总攻何时进行?“反恐老大哥”能否带领国际联盟取得对抗IS的压倒性胜利?答案似乎不那么乐观。

叙利亚仍是IS“安全港”

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份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开始对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组织目标进行空袭至今,共出动战斗机5500架次,其中2000架次为侦察行动,共打死约7000IS极端分子。约旦空军司令曼苏尔·贾布尔少将近日说,近期的空袭使IS武装实力减损达20%,其指挥中心也被摧毁。

虽然这个所谓的国际联盟在空袭上做足了文章,但从整个战局,特别是收复IS所占土地的程度,以及摧垮这个组织这一终极目标来讲,这些显然是完全不够的。

在伊拉克,伊拉克安全部队和“伊斯兰国”武装组织仍然在多个地方激战,双方各有胜负,局势呈胶着状态。伊拉克的库尔德武装和安全部队近日解放了北部尼尼微省多个村庄,并已推进至距摩苏尔市中心不足20公里的地区,但西部安巴尔省一地区也落入IS之手。此外,“伊斯兰国”仍然控制着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以及一些石油设施。

由于当前国际油价狂跌,伊拉克政府收入紧缩,加之安全部队战力有限,总理海德尔·阿巴迪还未实现对军队的完全控制,因此,虽然有消息称伊拉克政府将发动大规模的地面反击,夺回失地,但分析人士认为,战局鹿死谁手,前景难料,战事有可能要持续数年之久。

同时,数月来围绕位于叙利亚和土耳其边境重镇艾因阿拉伯控制权的战斗最终以IS武装分子的失败和后撤而告终。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表示,库尔德民兵武装目前已经基本上控制了艾因阿拉伯。

但是,IS在叙利亚实质上还未受到有效的制约,其对大本营拉卡省的掌控仍然牢固。加上美军之前所宣布的关于训练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计划迟迟未能启动。华盛顿战争研究所学者珍妮佛·卡弗莱拉认为,国际联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力量投放明显“厚此薄彼”,使得众多IS武装分子把叙利亚当成了为“安全港”,因此,叙利亚对IS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联盟对派遣地面部队互相推诿

而从一开始,这个由美国用“拉帮结派”的方式拉拢组建的国际联盟就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成员彼此间相互猜忌,利益交织,矛盾丛生。

虽然这是一个号称享有广泛的国际和地区支持的联盟,但是成员之间所承担的军事任务和责任的比例极端失衡。尽管最近因为约旦为了报复伊斯兰国处死飞行员卡萨斯贝而宣布加强空袭,但就目前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数据显示,此前超过90%的打击任务都是由美军承担的,而包括沙特、约旦、巴林和阿联酋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则只执行了不到一成的空袭任务。

究其原因,美国本来就没有指望这些阿拉伯盟友“玩儿真的”。华盛顿只不过希望让自己的介入在国际社会看来更具有合法性,避免外交上的被动,从而再次背上“单边主义”的“骂名”。

而且联盟内部的海湾君主国内部对于“伊斯兰国”组织的态度十分复杂。这些国家内有很多势力因为同属逊尼派穆斯林的关系,支持、同情这个极端武装组织。之前甚至有消息指沙特和卡塔尔等国曾秘密对IS有过资金上的支持。最近《纽约时报》还刊登文章揭秘沙特王室与“基地”组织关系暧昧。

因此,这些国家当权者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们秉持着一个潜在的原则,那就是只要“伊斯兰国”的扩张和侵扰不威胁到他们的安全和稳定就行,而在一定程度上放纵这些恐怖分子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这样的什叶派穆斯林执政的国家肆虐,削弱本地区最大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伊朗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而防止伊朗在中东做大也是盟主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追求的目标。

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也担心实打实地跟着美国干会遭到武装分子的报复,而一旦有军事人员被IS俘虏,他们的营救能力也十分有限,这也是为什么阿联酋去年底一度暂停空袭行动的原因。

当前,由于约旦飞行员卡萨斯贝之死,铲除IS似乎成了联盟成员共同的心愿,他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也更加团结了。但观察人士认为,由于以上一些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种同仇敌忾的气氛内难以长期支持约旦、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积极地参与军事打击行动中。

虽然大家都明白仅仅依靠空袭是无法彻底打败“伊斯兰国”组织的,但联盟内部在派遣地面部队这个问题上都表现的极不情愿,推三阻四。

目前,由于奥巴马政府屡屡拒绝派遣美军直接参与地面进攻,而其他盟友则是坚持只动嘴,不出手的原则。所以,在地面进攻上,他们只能依靠伊拉克政府军、库尔德人民兵以及叙利亚境内的反对派这三股力量。

显然,这些股力量兵力非常有限。伊拉克安全部队虽然在美军的培训和支持下有些起色,但是由于伊拉克国内的军队腐败,战斗力和装备较差等原因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支部队很难挑起重任。而叙利亚的反对派武装更是以“战力差、矛盾多、难协调、不团结”著称,难以指望。

IS加速招兵买马抵销空袭损失

即便在密集的空袭行动下,“伊斯兰国”依然人多势众。事实上,IS招兵买马的速度确实很快。有数据显示,该组织正以每月1000人的速度在扩充实力,而国际联盟消灭这些武装分子的速度则是每月大约1200名。因此,综合来看,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很难称得上成功。

“伊斯兰国”现在仍然控制的区域大多都是逊尼派穆斯林的聚居地,统计出来有八百万之多,相当于瑞士全国的人口。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逊尼派穆斯林聚居区的民众此前十分不满前总理马利基排挤他们的狭隘宗教政策,与巴格达的中央政府离心离德,使得“伊斯兰国”组织在当地获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而“伊斯兰国”虽然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残忍一面,但它在穆斯林世界的影响力却仍然在持续扩大。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陆续有包括在阿尔及利亚、埃及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很多武装组织对IS宣誓效忠,这些组织也极为迅速地为自己的恐怖袭击贴上了“伊斯兰国”的标签。

IS相比,曾经号称恐怖主义组织老大哥的“基地”组织则已经有些“明日黄花”的感觉,号召力大不如前,就连目前“基地”组织最为活跃的也门分支现在也面临着与IS争兵源、比影响力的问题。

分析人士建议,当前,国际社会应当正视当前军事打击战略上的不足,尽量协调国际联盟内部的矛盾和分歧。此外,世界各国更应该意识到军事打击的局限性,更重要着力帮助中东地区铲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这包括西方势力对中东国家的干涉,教派矛盾冲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不如此,这片土地将在恐怖主义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记者:刘畅)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