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观点中国:黎巴嫩和以色列只是愤怒宣泄
发布时间: 2015-02-13 浏览次数: 27

近日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地区局势骤然紧张。数日前,以色列袭击了黎以边境地区的一个车队,打死了黎巴嫩真主党的前线指挥官穆尼耶和身边的武装人员。不久后,真主党在随后向黎以边境的萨巴阿农场发动了一次突袭作为报复,打死了两名以色列士兵,打伤多人。

此轮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中,除了黎巴嫩真主党成员和以色列国防军之外,还有另外两个人“躺枪”:一个是在以色列袭击黎巴嫩真主党车队中丧生的伊朗将领穆罕默德·阿里·阿拉达迪,另一个则是在真主党袭击以色列巡逻队时候被误杀的西班牙维和部队士兵。

以色列选取的攻击目标,真主党前线指挥官穆尼耶,是真主党前“二号人物”伊玛德的儿子。伊玛德在真主党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其极端的什叶派伊斯兰思想和大胆的恐怖袭击行动,曾经引起世界的主义。伊玛德生前策划了多起重大的袭击事件,其中包括80年代对美国驻贝鲁特使馆和美、法驻贝鲁特维和部队发动袭击,共造成350人死亡。198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贝鲁特的负责人遭到绑架并被暗杀,伊玛德同样被美国方面认为是幕后主使者。

由于成功策划对美以目标发动多起袭击事件,伊玛德被支持者视为传奇人物。以色列情报机构认为,与“基地”组织头目乌萨马·本·拉丹不同,伊玛德并不担当任何组织或者政治角色,而是在真主党内专心于行动事务,也获得了真主党“超级参谋长”、“国防部长”等称号。2008年,伊玛德在贝鲁特遭到汽车炸弹袭击身亡,尽管以色列一直没有表态,但是外界普遍认为此次袭击事件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所为。

尽管伊玛德被袭击身亡,但是其子穆尼耶仍然继续在真主党内部从事领导活动,并对以色列和西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以色列近日发动的袭击事件,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穆尼耶。以色列情报官员近日也向路透社表示,伊朗将领阿拉达迪的死完全是“偶然”,以色列没有想到阿拉达迪当时和穆尼耶同在一起。

以色列的说辞并不能平息伊朗和真主党的怒火。阿拉达迪的死讯,激怒了伊朗军方和强硬派,伊朗国内要求报复的声音此起彼伏;真主党指挥官穆尼耶的死讯也让黎巴嫩真主党愤怒不已,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近日在真主党媒体上表示,同以色列的战争将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如此看来,一场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大战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当前事态进一步扩大,似乎仍然有着诸多缓和的因素。首先是黎巴嫩真主党的主力部队当前仍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作战,在黎巴嫩国内的力量有限,如果贸然同以色列开战,很可能会受到巨大的损失;而伊朗的注意力也集中在了叙利亚战场和伊拉克东部,真的支持真主党开战,可能性仍然较小。

其次是以色列在此轮冲突中行动较为小心。以色列并没有像过去一样在巡逻队遇袭的第一时间发动大规模空袭进行报复,而是选择了小规模的炮击表示愤怒;此外以色列媒体对于此事的报道较为低调,显示出了某种刻意的克制;更为重要的是,以色列当前正值大选前夜,各个政治派别都不愿意在此刻用战争决议来冒险。

此外当前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以色列和伊朗都通过外交渠道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立场。伊朗发言人近日表示,已经通过“外交渠道”向以色列表达了“愤怒”;而以色列则第一时间向美国申诉,寻求外交支持。无论是伊朗还是以色列都希望寻求第三方渠道来进行沟通,而不是通过直接的军事行动解决问题,显示出了事态缓和的某些可能。

无论是以色列、黎巴嫩真主党还是伊朗,当前可能都没有精力和信心,在当前中东地缘政治剧烈变动的背景下,再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冲突。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可能仅仅是各方表达愤怒的一个宣泄方式而已。

(作者:王晋)

来源:观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