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比拉哈里:中东局势对东南亚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15-02-13 浏览次数: 219

出口伊斯兰教

根据没有什么掩饰的国家政策,中东国家尝试出口它们派别的伊斯兰教。然而,即使没有国家的这些行动,现代的资讯科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史无前例地创造了一个跨越国界的真正全球穆斯林社群(Ummah)。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直接性——网站一般使用英语,在东南亚来说,比阿拉伯语更方便——扩大了目前更为动荡的中东局势发展的冲击。逊尼派和什叶派信徒之间的紧张,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出现了。这在逊尼派占大多数的东南亚是前所未有的。

遗憾的是,这些国家的一些政治人物不能抗拒利用宗教矛盾来达到党派利益的诱惑。一些马来西亚人、印尼人、还有数名新加坡人,还受到“启发”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加入伊斯兰国组织。

美国2003年对伊拉克考虑欠周的干预,和西方对所谓“阿拉伯之春”的幼稚反应,让我们自20世纪以来所熟悉的中东分裂了。它再也不能回去原来的样子。

我们现在目睹的动荡不安,是外来干预造成的。然而,在影响中东的发展上,尤其是宗教和部落间的冲突——它们已经成为这个区域最突出的问题,并对更大范围的地缘矛盾造成冲击——区域外国家目前可以做的不多。这些是阿拉伯人的问题,必须由他们自身解决。

我们其他人,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只可以尽量抽离——但在全球化的世界,要完全抽离是不可能的——减少溢出效应的影响,尝试减少对生命的践踏和残害,和等待冲突慢慢平息下来。这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东南亚国家不是楷模

幸好,人口以穆斯林为主的东南亚国家相当稳定。除了文莱,在经济上也比中东国家多元化。但在世俗事务上,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环境大不相同,东南亚模式可能根本派不上用场。认为东南亚可以充当任何中东国家在宗教和文化课题上的模式是幼稚的想法。

伊朗认为自己有更高的文明。我怀疑任何阿拉伯国家会认为有哪一个东南亚国家可以为伊斯兰教提供权威性指导。一些阿拉伯朋友对东南亚最近的发展感到疑惑,比如禁止非穆斯林使用“Allah”称呼上帝。但反方向的影响却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可兰经是以阿拉伯文书写,任何来自中东的东西都自然地被认为是可信的,至少对一些群体来说是如此。

中东的政治和宗教发展毫无疑问的会影响东南亚。但这不一定意味着东南亚人真的了解中东的复杂性。对东南亚来说,巴勒斯坦课题无疑是最重要的中东课题,所采取的立场有时候变成了国内政治课题。对巴勒斯坦的支持成了许多东南亚穆斯林身份认同的主要成分。

但在中东,就算开始的时候是,情况现在也不再这么清晰。当然,巴勒斯坦课题还是重要的,但对面临关乎生存的更关键问题的大多数阿拉伯政府来说,却已经不再是最迫切的。2008年至2009年间,当以色列对加沙发动代号“铸铅行动”(Operation Cast Lead)时,我前往一个重要海湾国家访问,清楚的看到这个现实。

那天早上,我被安排好和东道主会面,起身时却看到当地英文报章封面满是巴勒斯坦受害平民的照片。新加坡和以色列关系密切不是什么秘密,我也为东道主可能大发牢骚做好心里准备。他的确一开始便谈到以色列的干预行动,但却只持续了五分钟。在一个小时会面的其他时间里,他更大力批评的,是什叶派信徒背信弃义的行为,和伊朗发展核武器计划的危险。在陪我走出他的办公室时,他低声对我说:“告诉你的朋友不要等太久。”我不认为他指的是美国人。

我后来多次前往海湾国家时也有类似的经验。我从不觉得新加坡和以色列的密切关系,是同阿拉伯国家或伊朗建立关系的障碍。

事实上,以色列和海湾国家正悄悄建立彼此间的关系。正如对抗伊国组织的纠缠不清和不断改变的联盟所显示,中东的情况和表面上看到的不尽相同。

(作者:比拉哈里(Bilahari Kausikan),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书。本文是他根据最近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安全与国际研究所发表的演讲写成。原载210日《海峡时报》。叶琦保译。)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