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时任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以期加固其全球霸权地位及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亚太再平衡战略”一直以来被视为是对美国2010年高调宣布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时至今日,所谓的“再平衡”战略无论在战火纷飞的中东还是在从不曾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搅局”战略。美国也因此顾此失彼,“再平衡”战略一再遭遇挫败。
大举增兵科威特欲挽回中东颓势
在获得对“伊斯兰国”(IS)军事打击授权以后,奥巴马已经开始采取实际行动,首先向科威特增兵4000余人。
美国《经济时报》2月15日报道,原本驻扎在科罗拉多州卡森堡军事基地的超过4000名美军士兵日前前往科威特。在奥巴马向国会索要了对IS武装组织采取军事行动的授权之后,这些士兵将成为美国在该地区规模最大的地面部队。
奥巴马排除了如同对伊拉克和阿富汗一样在科威特派出军队进行大规模地面攻击的可能性,但他申请了在三年内使用武力打击IS的授权。
自2011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在科威特保持着一个旅的兵力驻扎,其中也包括来自卡森堡军事基地的两个团。这些士兵负责在中东地区训练当地士兵。最近驻扎科威特的一支来自卡森堡的特种部队与包括约旦和阿联酋军队在内的盟军一起执行了训练任务,两个国家都参与了打击ISIS的联合行动。
前往科威特的部队配备坦克和布拉德利装甲车,是卡森堡重武器最多的部队,许多士兵参与过在伊拉克的战争。派遣部队长官称,“我们对于派驻科威特一点都不陌生”,“最终,如果我们要加入对ISIS的战争,我们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美军在中东多国有兵力驻扎,伊拉克大约驻军1600人,其中大约600人以“观察员”身份散布在伊拉克政府和库尔德部队内,协助空袭事宜。还有一部分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伊拉克北部的联合作战中心工作,剩余人员主要保护美国使馆及外交人员。在伊拉克以外的中东地区,美国总计部署大约35000名士兵。其中科威特大约15000人,卡塔尔7500人,巴林6000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000人,约旦1000人。据称,美国中央情报局还同其他西方和阿拉伯国家情报机构一起,在约旦协助训练叙利亚反政府武装。
由于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强调“亚太再平衡”,因此奥巴马任期内在中东实施战略收缩,大幅度减少对中东的战略投入,加之巴以争端拖延、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奥巴马的中东政策招致美国国内不少强硬保守派人士反对。IS对全球安全特别是美国安全构成严峻威胁以后,奥巴马向国会申请了动武授权,但究竟能收到几分成效,还需拭目以待。
中国崛起难“遏制”
欧美联合智库跨大西洋学会日前发表题为《中国的崛起仍在继续》(China’s Rise Continues)的文章称,中国仍在崛起,势头并未减弱。在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和政治前景的看跌情绪——特别是这种崛起不可持续的想法——始终在诱惑我们,因此要不断强调这一点。否则我们将发现,自己正偏离这一时代最根本的地缘政治趋势。正如我们所知,中国已处在改变世界的宏大进程中。
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进展并不大”,“美国在东亚的衰落从来都不是由于军事原因,而是经济”。或许美国官方也认识到“再平衡”战略的窘境,美副国务卿布林肯在最后一站日本,大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然而,美方同时小心翼翼地表示,“TPP并不是要封锁中国”,但TPP的目标本来就是“重设亚太贸易格局,将中国边缘化”,美方矛盾的暧昧态度恐怕无法笼络人心,也无助于推动“艰苦的谈判”。
而中国则在另一条轨道上“改造自身,并将改造世界”。
大西洋学会的文章称,2014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崛起之路上关键的里程碑事件:根据“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在2014年下半年超越美国。据预测,中国的GDP将迅速领先美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估计,中国经济规模到2019年将比美国大20%。
美国在东亚衰落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军事,而是经济。类似地,中国崛起的原因也是经济,并非军事。如果美国要扭转在东亚地区的衰落,它必须找到加强自身经济地位的办法。它对于军事实力的专注,真是力气用错了地方,也表明它从根子上误读了中国崛起的原因。或者换一种说法,华盛顿正表现得好像世界还是老样子一般,并没有将中国视作新形式的经济挑战。
美国“重返亚洲”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日益增强的地区影响力,并加强美国的势力。但亚投行广泛的代表性,以及它的勃勃雄心,都标志着美国“重返亚洲”的失败。中国在东亚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一直在快速增长。同时,美国试图以TPP重设亚太贸易格局,将中国边缘化,但是与其他参加国的艰苦谈判却陷入僵局。
该文章最后说,“中国梦”最早是由习近平在2012年底的讲话中提出的。从那时起,它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中国的总体态度、优先事项和观点在不断变化,而“中国梦”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洞察上述性质的窗口。回溯到邓小平和后邓小平时代,“中国梦”的理念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国家压倒性的优先事项是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那是艰难的时刻。但是,中国眼下的状况已迥然不同。它可以承载梦想,想象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在世界上的作用。
它凸显了中国正在重塑的蓬勃信心,也提醒我们,中国自19世纪急剧衰落后,已攀登至其现代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刻。中国正在改造自身,并将改造世界。它已经开始非常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
美国留不住盟友
中国力量增长与美国衰落最引人注目的例证就在东亚。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或现在所称的“再平衡”,进展并不大。其核心信条是军事——加强并扩展与地区盟友的军事关系,如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还有合作程度弱得多的菲律宾。然而,日本仍面临颇为严重的经济问题;首相安倍晋三不停地“向右”狂奔,及其一再否认历史的言行,已经导致日韩关系的严重恶化,同时令美国陷于尴尬境地。
再看2014年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推动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尽管美国强力游说,劝阻各国签约,它还是吸纳了来自东亚、中亚和南亚的21个成员国。亚投行将资助整个亚洲庞大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该计划将促进中国主导的、正逐步发展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西方媒体将亚投行的意义比作二战后美国的马歇尔援助计划在欧洲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苏浩教授曾撰文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
因此,美国亚太战略的实质就是分化离间亚洲各国以及依赖中国周边国家来对抗中国并遏制中国的崛起,以达到美国继续称霸全球、维护其全球利益的目的。因此,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是中国周边“敢于与中国为敌”的国家,如果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充当美国亚太战略的马前卒或者替死鬼,那么美国的亚太战略就是一句空话。而事实证明,再弱小的国家,即便是哪些最需要美国“保护伞”的被美国视为“铁杆盟友”的国家,也不会牺牲自身的根本利益来成全美国维持全球霸权野心。
由此看来,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只不过是美国人的一厢情愿。美国想挑拨离间亚洲各国及遏制中国的崛起,是不可能得逞的。这也就解释了近期包括奥巴马本人在内的多名华盛顿高级别官员,甚至新获提名的美国防长卡特,都在异口同声地表态: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
如果美国政府能够言行一致,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有望成行的2015年,中美就有可能找到契机推动两国关系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得以不冲突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新的实质进展。
来源:中国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