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军方日前进行了一次单方面越境军事行动,在叙利亚北部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包围的土耳其士兵顺利撤退至本国国内。对此,叙利亚政府谴责土耳其部队早些时候未经允许进入叙利亚开展军事行动。
巴沙尔政府抗议了,谴责了,但是结果呢?这次的国际社会做出的反应是出乎意料的低调。甚至连平时热衷于在地区事务上发声的美国和北约也并未有所表示。为什么会这样?可能的一个解释就是,这是一次多国互摸底牌的行动。不难理解,无论是美国、北约还是土耳其,它们都想看看,国际舆论及叙利亚对于这次明显的入侵行为是什么反应,毕竟土耳其是营救自己的士兵,并且巴沙尔政府在此地区没有实际控制权,于是让这次入侵显得“有理”。而综合土耳其最近的一些行动,如拒绝美欧建议,执意要向中国购买反导系统,不难看出,它不乏有染指“中东王”的志向。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土耳其东南与叙利亚和伊拉克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伊朗接壤,地跨欧亚两大洲,这些都是大国政治交锋的前沿阵地。虽然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但它深知:得罪任何一方阵营都是不明智的。所以土耳其想要在这样的四战之地求得生存,除了不断地购买防身武器,和与美欧及北约这些靠山打好关系外,它还得增加各种砝码,以应对中东当下愈加纷乱的时局。
但众所周知,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忠实盟国,土耳其若真想成为中东王,必定先要优于以色列得到阿拉伯世界的认可。因此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军事和经济等方面来强化自身实力,以撼动以色列在中东局势中的影响力。而最近它打算向中国购买防空导弹,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同时在购买对象的选择上,土耳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伊朗和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好友,却是土耳其的对立阵营。若向俄罗斯购买,不但有隐患,还会得罪北约,这样划不来。而要与以色列正面一较高下,则美国决计不能同意的,因此在高端军事武器方面必然受制于北约。所以这时候向中国购买成了其较为妥帖的一个选择,而且这么做则可能赢得与中国在经济、政治战略层面进行合作的契机。毕竟去年中国的“一路一带”战略在全球推进得有声有色,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土耳其作为地中海和陆上通向欧洲的重要国家,若能抱上中国这条大步行进的大腿,又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算盘和现实间往往还是有差距的。据报道,奥巴马已经两次点名指责土耳其领导人,要求其撤了向中国定的反导订单。由此可见,单子是黄是成,变数还很大,而且作为一个立志要成为“中东王”的国家来说,土耳其要走的路依旧很长。
(作者:徐思远)
来源:城市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