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文汇报:“伊斯兰国”再毁伊拉克古迹
发布时间: 2015-03-08 浏览次数: 66

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暴力损毁摩苏尔博物馆珍贵藏品余波未平,伊拉克又一处历史遗迹遭“伊斯兰国”毁坏。

伊拉克旅游和文物部5日发表声明说,“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当天使用重型军用卡车毁坏古城尼姆鲁德的考古遗迹。声明没有详述古迹损毁程度,称这一极端组织继续“挑衅全球良知和人类感受”。

尼姆鲁德建于公元前13世纪,位于底格里斯河河畔,距离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统治中心摩苏尔大约30公里。伊拉克考古学者阿卜杜拉米尔·哈姆达尼告诉媒体说,“伊斯兰国”的意图是“摧毁伊拉克的文物古迹,每次摧毁一处”。他推测,下一个遭殃的很可能是摩苏尔西南大约100公里处的哈特拉古城,后者有2000多年历史,迄今保存完好,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失望至极,但这(哈特拉古城遭毁)只是时间问题,”哈姆达尼说。

“伊斯兰国”20146月以来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迅速扩张。在所控地区,这一组织大规模毁坏多处文物古迹。上月26日,“伊斯兰国”发布视频,显示其武装人员在摩苏尔市持大锤和电钻等毁坏珍贵文物。摩苏尔博物馆大量藏品遭殃,包括许多古亚述时期和古希腊风格的手工艺品,其中不少藏品来自尼姆鲁德和哈特拉古城。这一组织当天还炸毁摩苏尔中部的胡德尔清真寺,后者建于12世纪。

一些国际考古学家和文物专家认为,“伊斯兰国”的这一举动与塔利班武装人员2001年用炸药和大炮破坏阿富汗巴米扬佛像群的恶劣程度相当。摩苏尔博物馆遭破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并呼吁国际刑事法庭展开调查。

由于“伊斯兰国”武装资金链开始断裂,该组织在大肆破坏历史古迹和文物的同时,还专门聘请一些“半专业”的考古专家替他们发掘古墓,然后再将古墓之中的宝藏全部掘起。破坏一部分,走私到文物黑市倒卖一部分,甚至直接与国际军火走私商联系,直接将文物换成自行火炮、轻重机枪等。这伙歹徒集破坏、盗窃、走私等坏事于一身,持续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类可以接受的感情底线。而且随着战事紧张,该组织大规模的破坏和倒卖文物活动更加频繁。

228日,时隔12年,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在首都巴格达正式重新开放。按伊拉克旅游和文物部副部长卡伊斯·侯赛因·拉希德的说法,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重开国博,就是要让“伊斯兰国”看到政府保护文物的决心。

(记者:周戎)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