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金融时报:沙特“如意算盘”能否奏效?
发布时间: 2015-03-10 浏览次数: 21

自去年8月以来一直鲜有动作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头号产油国——沙特近期再度“出手”。上周二,该国对价格清单作出调整,宣布将于4月份对亚洲和美国的官方石油销售单价(OSP)至少各上调1美元。这到底是一步“稳棋”,还是一步“险棋”,还有待市场的检验。如果眼下是1985年价格战的情景再现,沙特“先压价后提价”的战术必定稳操胜券,但今非昔比。在全球石油需求不振、OPEC国家市场份额降低、原油期货加大价格波幅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主导油价走势的供需失衡局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因此,沙特此举能否带来原油市场彻底企稳回升,尚难预测。

近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胶着,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去年8月以来的能源价格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在第一回合较量中,以沙特为首的中东产油国成功逼迫美国主动缩减产能,赢得“小胜”。在供需关系稍有改善之际,沙特立即调整了战术。一方面,让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不停发表“全球石油需求正在回暖”、“石油价格将企稳”之类的讲话,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作为更为实质性的举动,沙特也在适时调整着对不同地区的原油售价。上周,沙特再次对出口美国和亚洲的官方售价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已是短短两月内的第二次行动。与此前有所不同的是,在下调售价之后,沙特本次对亚洲地区进行了上调。其中,沙特将4月对亚洲买家的原油官方售价较3月每桶上调了1.40美元,对美国买家售价每桶上调1美元。与此同时,将其4月对西北欧额外轻质石油官方售价每桶上调0.30美元,但将重油售价每桶下调0.20美元。据悉,沙特本次涨价幅度远超预期,并且高过此前任何一次的调价幅度。在过去,沙特最低的调价幅度仅为几美分。

事实上,沙特自2014年底以来一直在削减各种等级原油的官方售价,造成这种状况主要迫于一些现实的不得以。眼下,原油市场稍有起色,沙特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上调官方售价。然而,在1985年价格战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沙特,能否故技重施取得本轮价格战的胜利,这成为现阶段的最大悬念。

相关资料显示,自沙特1985年底宣布价格战以后,石油价格在6个月后见底,月度价格最大跌幅在57%左右,并在最后的一年内反弹了70%.然而记者发现,这一轮价格战的形势却与30年前有所不同。首先,全球石油需求自2009年开始逐年下降。从趋势上讲,全球石油消费量自2012年达到峰值之后,正在经历一个持续的收缩阶段,全球油气行业正处于新的调整期。即便面临需求萎缩,OPEC方面非但不减产,反倒在继续增加产量。彭博社数据显示,OPEC上月日均原油产量增加至3060万桶,高于其3000万桶的产量配额。其中,沙特和利比亚双双在2月增产。沙特阿拉伯或将提高该国4月份出口亚洲的几乎全部等级原油的官方售价,其中包括将阿拉伯轻质原油的官方售价提高至4个月来的新高。其次,OPEC国家的市场份额萎缩也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OPEC国家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44%下降到了2013年的42%2014年进一步降至40%边缘。份额萎缩意味着该地区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也在同步下降。再次,本轮价格战的主要打击目标是美国的页岩油,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文指出,眼下,美国关闭的部分油井属于闲置油井,均位于距离主要油田较为偏远的地区。美国财经网站(The Motley Fool)也有文章提到,目前很多能源生产商关闭的是他们成本相对较高的产能,转而集中于成本较低的产能,这意味着原油产量可能不减反增。当然,产能调整也存在滞后性,这种效应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在产量上。第四,与1985年最大的不同在于本轮价格战有丰富的原油期货衍生品,期货市场的出现会放大原油价格波动幅度,因此,不排除跌幅超过上一轮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沙特能否轻易赢得价格战还存在很大的变数。在供过于求局面无法彻底改变的局面下,油价上涨空间或有限。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