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路透社:要达成核协议 美国需先安抚盟友
发布时间: 2015-03-13 浏览次数: 73

虽然有关伊朗核谈判离达成协议已经不远,但美国共和党人11日进一步采取行动对伊朗施压,47名共和党参议员发布致伊朗领导人公开信警告,下届美国总统“大笔一挥”就可能取消一切美伊协议,而以色列和沙特等盟友也对美伊修好充满了担忧。虽然谈判的前景尚未明朗,但路透社刊登新美国安全中心的高级主任Ilan GoldenbergElizabeth Rosenberg文章称,美国要达成核协议,需要先释除中东盟友的疑虑,并与伊朗在更多的方面进行合作,把敌对关系转换成竞争关系。全文编译如下:

中东国家近日非常忧虑,如果美国与伊朗就后者的核计划达成协议,可能意味着美国开始把战略重心从其传统的中东盟友如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转换到波斯地区。

然而这种担心既夸张又不现实。华府与德黑兰当局很可能会继续在叙利亚和黎巴嫩有利益冲突,基于伊朗在这两国中分别支持阿萨德(BasharalAssad)政权和真主党(Hezbollah)。

美伊在伊拉克有个共同的敌人:伊斯兰国。但美国支持的是由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组成的联合政府,而伊朗则更加支持什叶派,认为这些宗派好斗天性不会改变。

而两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也会限制他们的合作。很多国会议员非常担心美国与伊朗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正如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代表党友致伊朗领导人的公开信里写的。同时,伊朗政权继续将反美主义作为政策的核心原则。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Ali Khamenei)的两封密函被曝光,令华府在波斯湾的盟友忧心忡忡,但美国对该区在未来的风向标却体现现在,由奥巴马带领前往沙特阿拉伯参与阿卜杜拉国王葬礼的代表团里中。此团包括了数位内阁官员、民主共和两党的国会议员,以及一帮前朝的重量级外交人物。

不过美国盟友的担心和疑虑也并非空穴来风。这是美国混乱的外交政策引起的结果——有理直气壮地首先聚焦在核问题上,却错误地无视了伊朗在其他中东地区的危险活动。

如果要和伊朗达成核协议,华府应该先澄清其中东政策,并三管齐下——首先,与伊朗寻求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来改善双边关系;其次,在伊朗损害美国利益的区域要强势反击;第三,向沙特和以色列等盟友提供一个长期投入各类资源的承诺。

当务之急,美国必须利用与伊朗的每一处共同利益来提升双方的信心和沟通。经过了35年的敌对,核谈判终于在国务卿克里与伊朗外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之间开启了直接对话的渠道。

这种高规格的渠道很可能成为美国对中东战略的关键,进而终结“无接触政策”,令美国官员可以自由地与伊朗官员对话。美伊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建立共同利益,如双方曾进行历史性合作的阿富汗,以及波斯湾关键航道的安保工作。

然而,即使美伊在某些领域可以合作,华府也必须向对方说清楚,尽管核协议可以解除一部份的制裁,但这并不会受到中东国家的欢迎。除非伊朗停止支持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和黎巴嫩的分离活动,有关恐怖主义的制裁依然会继续下去。

美国也必须考虑增加对伊朗武器运输的封锁,用更多的秘密行动对抗受其支持的恐怖组织。此外,华府还应该点名谴责、并在经济上惩罚破坏中东稳定的伊朗特工。

对于中东的主要伙伴,美国要发出信号,承诺维护其安全,并会继续以他们为最优先的合作对象。这意味着与沙特、以色列和其他盟友共同发展并落实一套全面的策略,反击伊朗破坏中东稳定的势力,其中也包含了增加情报合作。

在达成核协议后,美伊关系应从对抗变为竞争,有必要发起一次有关共同利益的对话,而美方需放下成见并参与进来,然后通过一言一行向盟友证明他们的安全依然受到华府的保障。

(记者:李仕奇 编译报道)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