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各界预料,选前民调不佳的以色列总理内坦尼亚胡上演“逆转胜”,在昨天的大选中,带领利库德集团赢得120个国会议席中的30席,远超对手赫尔佐格所领导的中间偏左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的24席。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利库德集团共获得总票数的24%,选前在民调领先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只获得19%。由数个阿拉伯人小政党组成的政治团体“联合名单”共取得14席,成为国会第三大党。赫尔佐格已经承认败选,但内坦尼亚胡的组阁之路却并非平坦,以巴和平进程也难以让人乐观。
这次的以色列国会选举,朝野各自强调对本身有利的课题。以色列近几年来不断腾飞的房价,以及越来越严峻的贫富悬殊现象,成为赫尔佐格攻击内坦尼亚胡政府最有效的武器。由此所累积的民怨不但表现为街头的示威游行,在民调上也持续呈现对执政党不利的态势。内坦尼亚胡因此只能避开经济和社会课题,转攻安全及外交课题。他不顾美国总统奥巴马颜面,不惜美以关系可能受到伤害,接受美国共和党邀请到国会山庄,发表批评奥巴马对伊朗政策的演讲,就展现了孤注一掷的冒险性格。
内坦尼亚胡在投票前一晚更加大赌注,公开表示如果当选继续出任总理,他将不允许巴勒斯坦建国。这与他在2009年竞选时,支持两国方案以解决以巴冲突的立场南辕北辙。两国方案获得了包括美国、欧盟及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支持。内坦尼亚胡在民调落后的情况下,发表对巴勒斯坦的强硬立场,被视为是积极动员极右派以及犹太移民区的选票。当时有舆论就认为,大选将成为对内坦尼亚胡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公投。因此,昨天的选举结果,显然不利于以巴和平。
尽管以色列历来大多由联合政府组阁,利库德集团必须赢取其他小党的支持,才能让内坦尼亚胡继续担任总理,但从赫尔佐格接受败选事实表明,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显然无力组织联合政府。取得14个国会议席的“联合名单”固然是第三大党,也非常反对且痛恨内坦尼亚胡的外交和移民区政策,可是阿拉伯人政党向来不加入以色列政府,以免自己沦为镇压巴勒斯坦人的帮凶。所以,拥有30席的内坦尼亚胡虽然还需要另外31席,才能在国会以过半数议席组织政府,第二及第三大党的弃权,几乎意味着他连任总理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这也同样意味着,向国内极右民族和宗教势力妥协的以色列政府,执政后将即刻面临更严峻的外交挑战。奥巴马的任期还有约两年。作为以色列国家安全的最大屏障,美国的国家利益是特拉维夫所不能完全忽视的。内坦尼亚胡出于选举考量,一举在伊朗核谈判以及两国方案上得罪华盛顿,有可能让以色列陷入更大的外交孤立,毕竟伊朗核谈判涉及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两国方案也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而后者势必成为内坦尼亚胡新政府的首个外交危机。
利库德集团政府不断纵容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移民区的作为,已经在法理上让以色列成为众矢之的。内坦尼亚胡在投票前违背自己支持两国方案的立场,催动犹太移民区选票,也进一步激化了巴勒斯坦人的反弹。巴勒斯坦谈判代表已经表示,将加速在海牙国际法庭起诉以色列的法律行动,追究其占领约旦河西岸48年来,以及在去年镇压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时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以巴的对立情绪,恐怕将更为尖锐;以色列国内的极右政治势力,也将因此更有市场;中东的和平,也将更遥遥无期。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