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选于3月18日落下帷幕,内塔尼亚胡连续第三次连任总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任职最长的总理,这也意味着,以右翼方针为纲的内塔尼亚胡获得大多数以色列选民的认可。
为阿拉伯世界发声的《半岛电视台》刊登资深评论员马尔万•毕沙拉(MarwanBishara)的文章,指出既然以色列选择了右翼的内塔尼亚胡,那么,巴勒斯坦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既然内塔尼亚胡彻底回绝“两国方案”,那么,巴勒斯坦人难道就会选择同以色列人一起融入一国吗?文章编译如下:
周三,内塔尼亚胡成为以色列建国以来的第34任总理,这是他本人第四次担任总理,也是自1991年以色列进入由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以后,以色列第11次组成联合政府。
所有迹象表明,这又是一届民族主义为导向的政府。伴随着内塔尼亚胡高调宣布此连任是“伟大胜利”,可想而知,他会把获胜诠释为民众对过去的认可,继而推进对巴勒斯坦的“殖民”进程。
以色列政府每两年换届一次,每一届政府的政策取决于接下于这两年的局势发展、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巴勒斯坦方面的反应。
以色列将更加偏右
虽然以色列国内的不平等的现象正在加重、人们对内塔尼亚胡的不确定感正在加深,越来越多的人投票给在野党,但不可否认,内塔尼亚胡仍然是大多数选民的首选,反对党在此次选举中提出的口号是“难道除了内塔尼亚胡就没有别人了吗?”但是从结果是,以色列人第三次认为“还是只有内塔尼亚胡”。
选举前夜,内塔尼亚胡坚决果断地做出表态:“决不允许巴勒斯坦建国,我会把这样的动机扼杀在摇篮中。”同时,他鼓动民众对抗居住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少数族裔,并认为,国际上有一种阴谋论正试图推翻他们,正如一位记者的报道所述:“内塔尼亚胡凭藉鼓吹种族迫害来赢得了选举”。
像我这样关注以色列局势几十年的人来看,内塔尼亚胡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以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境内的定居点不断扩大以后,他的政治倾向随着历史的发展很自然地向右转。
利库德集团崛起于1977年,代表着右翼阵营垄断以色列政坛,同时,利库德的崛起也代表着“扩大犹太人定居点时代”的开始,在这漫长的近40年间,除了来自工党的总理佩雷斯、拉宾和巴拉克之外,其他所有执政者都无独有偶,在推进定居点的事业上永远胜过他们的前任,孜孜不倦。
很显然,在伊朗核问题协议上,内塔尼亚胡与奥巴马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决裂不足以撼动以色列人,他们不再像1992年那样,忌惮美国的压力而把伊扎克•沙米尔赶下台,投票给了拉宾。现在,即便会导致巴勒斯坦乃至西方激烈的反应,大多数以色列人还是都团结了起来,继续站在内塔尼亚胡一边。
不太对美国报以希望
鉴于内塔尼亚胡在选举前夕就宣布两国方案破产,因而美国也没必要假装下去。但是我仍然不解,难道奥巴马怎么真的就对此无能为力了吗?理论上说,如果奥巴马真的有意,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是足以改变以色列政策的,只要他们把伊朗谈判议题拿出来谈,那么,势必能抑制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的过度扩张,但问题恰恰就在于,美国愿不愿这样做,因此对他们不抱太大希望,反倒认为应把希望寄托在巴勒斯坦一方。
巴勒斯坦对此会是什么反应?
巴解组织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一贯反对武力对抗,赞成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和平协商,不仅如此,法塔赫执行与以色列签订的所有临时协议,甚至帮助维持以色列非法定居点治安,这些都是为表现出对履行承诺的重视。
而现在,以色列单方面打破承诺,和平进程正在持续蒸发当中,对此,巴勒斯坦应如何应对以后以色列的入侵?
阿巴斯是会选择放弃,还是选择继续与以色列合作,后者势必会迫使巴勒斯坦人面临“占领区”的“奴役”;或者,阿巴斯会解散由临时协议产生的国家机构;更有甚者,他会直接与巴勒斯坦的反对派合作,促成真正的巴勒斯坦内部大团结。
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一步,巴勒斯坦人会拥抱这样的极端方式吗?更坦白地说,这就代表巴勒斯坦人接受两国方案彻底失败,认可种族隔离是长久统治他们的制度,
难道?我不相信,巴勒斯坦人会为上述“一国方案”而努力,与以色列人追求一个统一的公民、统一信仰、统一民族的国家?
(记者:杨犇尧编译报道)
来源:中评网